第十三章 送别(第5/7页)
慕容虔精神一振,忙道:“何以见得?”
“我那时在荆州军营除了帮东朝对抗南蜀,因当年之事也自然格外留意殷桓的举动。华夫子曾有位名叫迟空的小徒弟来营中找殷桓,此子谈吐不凡,语出惊人,让人十分讶异。他离开营帐后,我也是不经意发现他和萧少卿在一处山涧密谈,神情间竟是极为熟敛——”
商之微微一顿,接着道:“后来在白马寺里,萧少卿和子野动手时故意露出慕容氏武功,我当时还不明其意,如今想来,却是明白七八分了,其实他并无意掩饰他和华伯父的关系。”
“这么说,大哥在荆州?”慕容虔猛地起身,激动道。
商之点头:“不过义父不必急于相认,我想华伯父如今留在殷桓身边,必是另有图谋。我们不可打草惊蛇。而这个,怕就是萧少卿不肯与义父吐露真相的另一层深意。”
慕容虔怔立片刻,仰头长叹道:“我明白了。就怕殷桓狼子野心,大哥一人……”
“义父何必这般担心?”商之笑了笑,“你想想,当年华伯父能从那样的牢狱逃出生天,这样的心智算谋世上几人能及?何况东朝还有萧璋,他应该会照应着。”
经此一番话的开解,慕容虔才微微释怀,颔首道:“也是。”
商之这才起身告辞:“既如此,那孩儿走了。”
“北上一切小心,若有所变,即刻来信。”慕容虔按着他的肩嘱咐道。
日色渐晚,暮霞褪尽。广袤的空中慢慢迭起谧沉的乌云。商之和沈伊赶到济河边上时,涛起浪急,风声震耳。
扬帆启程之际,沈伊紧裹狐裘立于舟头,望着天色道:“今日冷得不寻常,似乎要下雪了。”
“是啊。”商之随口应道,再遥看了一眼洛都的方向。
高阙楼台早已掩在乌云之中,朦胧不可辨。
“今日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沈伊对着寒风放声一笑。
商之在他的话下不免想起今日在宫中见到的那双温柔似水的眼眸,心中微微怅然,竟忍不住思念起来,只是如今的形势却不容他将思念无尽蔓延。商之再望了望都城的天空,终振了衣袍转身入舱,燃了灯烛,低头查阅北方传来的谍报。
(三)
正如沈伊所料,半夜时分,柳絮般的雪花果然飘飘飞降洛都。
到了翌日清晨,地上积雪已然深厚,宫城通往明庆门的御道上一早便有内侍扫着积雪,清理出一条清澈宽广的石路来。巳时,东朝送嫁使臣于宫门外辞别北帝和诸臣,数百旌旗连绵成绚丽的霞云,在浩渺洁白的天地间迤逦远去。
车马在风雪下缓缓前行,行了一日,不过才离洛都三十里地。
众人夜晚于洛河水畔的一处山脚下安营扎寨,风雪渐小,熊熊篝火燃起在冰天雪地里,微微驱散了寒气。
大帐中,夭绍坐于案边疾笔写下两份书信,封好递给一旁的萧少卿:“劳烦你带回邺都交给婆婆和阿公。”
萧少卿伸手接过,纳入袖中,并无言语。
“你说什么?”刚入帐的舜华闻言却是吃了一惊,“你难道不与我们一起回去?”
夭绍坐到暖炉旁,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双腿,又将手轻轻贴在铜壁上。炉火的红光映红了她的面庞,也更衬得那目光坚定执着。
她静静道:“姑姑,我得回云阁。”
“是为了阿彦?”舜华明白过来,却是没了阻拦的理由。
一时帐中诸人静默无声,只闻萧少卿执壶倒着酒汁的哗然。
夭绍扶着书案站了起来,拿过挂在一旁屏风上的紫貂裘穿上身,系了帷帽,又在腰间缠好紫玉鞭,取过早已收拾好的包裹便要出帐。
“你现在就要走?”舜华皱眉,将她拉住,“你的腿如何受得了今夜的风雪湿寒?”
“我裹了熠红绫。”夭绍笑了笑,看向萧少卿,“马儿呢?”
“不用骑马。”萧少卿慢慢饮着酒,望一眼横在地上微微震动的长剑,“有人来接你了。”
“小王爷,云公子在营外求见。”片刻后,魏让的声音忽然在帐外响起。
夭绍讶然,问萧少卿:“你怎么知道的?”
萧少卿摸了摸身侧长剑,笑道:“这是行军打战必备之能。”他起身刚要出帐,谁知魏让又轻声补充了一句,“还有……云族主夫妇也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