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赤龙会(第4/6页)
智性所说的几个人,除了杨善之外,杨继宗近日里都有过接触。虽然他也对这几人的行为有所怀疑,但以亲身直感,他们也都算得上是堂堂正正之人,难道他们正在密谋一起极大的阴谋?
却听智性又说道:“我说极有可能是徐有贞主谋并非无因。且不说这位徐大人倾险阴鸷、多谋善断,在景泰朝的宦途也并不顺畅,由他主谋可谓正得其人。就由其行踪上看,腊月二十八日皇上不豫之态大显,徐有贞二十九日即去了许彬家商谈半日,此后不久就有了许太常丢失金符令牌册页的案子。再后面的事都是杨公子亲历的了,以公子之见,难道都是巧合?”
徐永宁听了插言道:“还他娘的什么极有可能,主谋的定是那徐有贞无疑。”
杨继宗隐约记得,初二那晚许彬确实说过,徐有贞曾在二十九日到他家见过那册页——没想到智性对这些细节都已经掌握了,才道:“禅师是说,徐副宪与许太常在前一日定好计谋,故意让人到许太常家里偷走金符拓片,然后再让晚生顺藤摸瓜,到那白云观人赃俱获,造成有人要请襄世子进京的舆论?”
徐永宁倒在一旁笑了,“我说杨孝廉是个不世之才嘛!只一点就透。”又对杨继宗道:“如果不是这样一番设计,你说那金符案可又如何解释得通?”
杨继宗对于此事早已反复思虑,对这样一番因果并非没有想到,只是不太愿意相信许彬等人竟是如此阴险。此时由智性一点,倒也不觉惊奇。又问道:“晚生还有几件事不大明白。头一项,我那日才与许大人初次见面,与徐副宪更只有半面之缘。他们如何便未卜先知,把晚生放在这个局里?若晚生不是那般自作聪明,或是再稍有几分愚钝,他们的局岂不就白做了?”
智性笑道:“杨公子还是小看了那徐有贞的机心呀!何况为了冰蜂的案子,袁彬不知在许太常面前怎样称赞公子呢。他们要借公子的智慧,虽是一步险棋,却收效甚丰。”
杨继宗道:“这正是我想问的第二件事,难道袁彬兄他们也都加入了阴谋一伙?若真如此,贵帮会的事岂不是已经泄露?”
“以我们所知,袁彬,还有汤胤绩这几位,虽然与太上皇关系密切,却都是忠正耿直之人。徐有贞那个圈子是要越小越好,应该并未向他们讲明。何况即便讲明了,袁、汤等人却也未必会认同。至于我们这个所谓‘帮会’——”徐永宁却插言道,“都火烧屁股了,咱们这‘会’看着早晚是要揭锅,揭了也就揭了。再说此前他们锦衣卫也未必对我们一无所知。”
“我再有一问,他们散布襄世子进京的谣言,最终又是想要做什么呢?”
智性放下酒杯站起身来,却不看杨继宗等人,面对着前面的窗棂说道:“据我们推测,他们先利用襄世子的舆论激怒上圣孙太后,又利用宝公主的事与太后取得密切联络,是想要一朝政变,让太上皇复辟!”
四
杨继宗那日在宫中从孙太后和曹吉祥那里听到的言语中,已经感觉到有要太上皇复辟之意,如今智性言之凿凿,却也不能不信,遂又问道:“这个晚生倒也曾想到过。不过晚生还有一事不明,若是当今圣上万一不幸,由沂王为太子继位,或是由太上皇复辟皇位,又有什么重大不同吗?”
徐永宁此时又拿了根牙签剔牙,听杨继宗所问却又放下,瞪着他说道:“所以嘛,你个省里的举人毕竟还是不能参悟朝中的大局。表面看来不过是他们亲父子,谁当皇上还不是一样,况且沂王才几岁呀,登基以后恐怕也要由太上皇摄政。可由太子继位还是太上复辟,那对朝局来说可是有天壤之别。”
见杨继宗仍有些不解,智性又把话接过来:“若是复立沂王为太子,一旦当今皇上龙驭上宾,则依祖宗成法即位,兼祧正统、景泰二帝,这乃是光明正大之道、江山社稷之局。如此行事,则当今皇上的帝位名正言顺,无愧于天地祖宗,景泰以来的用人行政均合于法理,日后不论何人掌握实权也无法改易,这才是社稷安稳、天下太平之局。但若是徐有贞等人的阴谋得逞,先阻止复立太子之议,再趁今上病体不豫之际劫持太上皇而阴谋复辟,那时将置今上于何种地位?置景泰以来朝中重臣于何种地位?置多年来的军国大政于何种地位?何况那几人多是宵小之辈,为着一己私利,以纵横家之劫局,行鬼蜮之伎俩,他们一旦得势,朝中纷乱又岂止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已,恐怕会人心涣散,朝局大乱,我朱明天下或有不可言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