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庙会(第4/5页)
谁知话音才落,却有声音在身后喝彩道:“好句呀,好句!”
杨继宗不由一惊,回头去看,见不知何时来的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子,正在门外的香鼎旁就着香灰烘手取暖。那男子穿了一件破旧的青布棉袍,倒也不算腌臜,头上却戴着一顶道士的浩然巾,道士不像道士,乞丐不像乞丐。
杨继宗心想:都说丘真人会在燕九以非常之相重回白云观,莫非今日偏让我撞见?又想,不对,此时离正月十九还有半个来月,真人岂能如此性急。才对那人道:
“岂敢。刚才因见这宝相庄严,忽然想起朋友最近作的诗句,顺口吟来。学生并无此诗才,在此神圣之地,也是学生孟浪了。”
那人哈哈笑道:“我看这白云观内来进香的芸芸众生,一日来何止千万,却少有如施主这般看到观中杀气的。施主独具慧眼,怎说孟浪!”
杨继宗见这人谈吐并不粗鄙,才问道:“阁下所言的观中杀气,可有所指?”
那人道:“要说杀气,又岂止在观中。你看这京城内外,朝廷上下,哪里不是杀气冲天!血光之灾,无量之劫,就在眼前,九州之中可见处处都是杀气!”
杨继宗见他前言不搭后语,有似癫狂,却又像是话中有话,就故意引他发话:“即便遭逢劫难,不正要真人祈禳?想这白云观乃是长春真人的门庭,要说杀气,无非杀妖除鬼。”
那人笑道:“我见这里道士,成天念些‘万神朝礼,驭使雷霆。鬼妖丧胆,精怪亡形’的咒语,却未必灵验。只怕是未能除妖灭鬼,就要引鬼上门,也未可知。居士只见这里楼宇辉煌,哪知道堂皇之中也许就有鬼魅之地!”
杨继宗见此人虽然甚怪,话中却有玄机,忙说道:“听阁下之言,莫非这观中还有什么密勿之地吗?”
那人道:“有什么密勿之地!只是此观甚为广大,居士所到怕是不到十中之一。”
杨继宗道:“学生正要多去几处随喜,还请大师指点。”
那人道:“谈何指点,就譬如此楼向西,一向绝无游人,却也别具洞天。正所谓‘几度穿云去,推轩向小园,路遥随笋舆,青鸟为探看’。居士有缘之人,善哉善哉!”
说了这几句,他也不再搭理杨继宗,拘头揣手,信步走出院子,一面自吟自唱道: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度人万千。
倏忽不见了踪迹。
四
杨继宗见那人去了,对杨二说道:“既然说西边有的可看,咱们就过去看看到底有什么稀罕景致。”
遂与杨二绕到魁星楼的西面,果然见到一扇小门,推门出去,却是一条狭长永巷。杨继宗先向南走了几十步,不见门路,就又向北走回来,过了出来的小门不远,就见西边墙上开着一个月亮门,门上题额正是“穿云”两字。
杨继宗见对上了榫,也不犹豫,带着杨二就进了月亮门。前面只有一条路,二人又过了几道小门,竟又到了一个小小的花园当中。这小园里十分寂静,不过比一般院子大一些,却也是有山有水,有亭有台。杨继宗和杨二顺着一条甬道来到园北的三间带前廊的青砖小屋,隔着门缝往里看去,里面空无一物。这时杨继宗才看见前廊的左侧放着一副爬山用的肩舆,似是久未使用,竹椅、抬竿都黑乎乎的,不知是灰是霉。
杨继宗道:“那人说的‘路遥随笋舆’,自当是指这乘肩舆。”近前细看,也无特别之处,又见这肩舆放置的是坐西朝东方向,就朝东慢慢走到东墙根,才叫杨二:“这里还有路!”
原来贴着院墙还有一条极窄的墙缝,将将可过一人。两人从墙缝中钻了过去,才又见开阔天地。迎面是一座影壁,影壁中心画着一轮红日,日中恰有只三爪的乌鸦。杨继宗心想,刚才那人要指引我到此处,也算处心积虑,却不知里面有什么玄妙。也不迟疑,直接转过影壁,又进了一处小院。
此时院中无人,杨继宗见东面厢房开着门,门里也没有人,就与杨二进去。见里面摆放着红炉、铁砧,俨然就是一座小小的作坊。一张粗木大案上放着铁锤、铁钳、凿子、锉刀等各种工具,案上还有一件似乎未完工的博山炉,样式颇有古风,底座是由两个力士托举起炉身,只是周身精亮,明摆着是刚刚出炉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