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九死惊陵甲(第3/4页)
这“封思北”有两个儿子,按《家谱》中“思、学、言、道”所排,都是“学”字辈,一个是“封学文”,还有一个小的是“封学武”,哥儿俩相差六岁,老父死后再无亲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为命。
由于正值战乱,眼看没活路了,暂时顾不上祖辈所托之事,大哥封学文打算进山当“响马”,在绿林中谋条生路出来,临走前,就把兄弟过继给了一家姓孙的财主,改名“孙学武”,也就是孙教授了。
自此以后兄弟二人音讯隔绝,由于战争的原因,老孙家也逃离了故土,兄弟间就失去了联系,孙学武此后的经历大致都如他先前所说,由于他祖上有“棺山盗骨”的事迹,所以他自幼便识得一些蜗篆异文,加上后有所学,便从事了考古中的甲古文和一些古老谜文的破解工作,直到被下放至“果园沟”劳动改造,才又和同样被下放的兄长“封学文”相遇。
兄弟二人感叹“造化弄人”,想不到重逢之地竟是在这种场合,说起别来的情由,原来封团长果然是进了绿林道,因为还懂点家传的“观山盗墓”之术,便隐名埋姓,在“常胜山”里插香做了“卸岭响马”。
可不久后,由于“常胜山”的盗魁下落不明,在数年之内,从汉代传下来的卸岭群盗彻底“土崩瓦解”,封团长虽是名为“学文”,却最不好读书,死也不想回乡务农,正好在卸岭群盗中结识了两个西北的同伙,也是兄弟两个,哥哥叫老羊皮,弟弟叫个羊二蛋。
老羊皮活的窝窝囊囊、胆小如鼠,而他兄弟“羊二蛋”却野心不小,在“常胜山”瓦解之后,羊二蛋伙同了一批人,准备去关外东三省开山立会,还是要做这些“盗墓穴陵”的勾当。
封团长当时年纪还轻,觉得做“响马子”挺好,有吃有喝还能随便睡女人,看哪个大户财主不顺眼,拎着刀枪闯进去抢他娘的,男子汉大丈夫生在世上,就是要如此快活才好,于是一咬牙,就跟着他们一同去了关外。可到了东北才知道,羊二蛋虽然做了胡匪盗墓团伙“泥儿会”的大柜,却没什么实权,而且这伙人都被日本关东军给收买了,所做的“倒斗”勾当,都是为了给关东军效力,而且好像密谋这要找一处埋葬“黄大仙”的坟墓。
封家祖上的观山太保盗发过唐代的一座妖陵,那处古墓埋的就有狐僵,据说此乃元教前身的邪教墓穴,其中多有妖幻之术,动这种坟墓很容易惹祸上身,另外封团长虽然一身响马骨头,专好做那些杀官造反的事业,却是条极有骨气的汉子,“响马盗”多是崇盗尚义之辈,自古就属“梁山本色”,在“常胜山”的卸岭群盗中,代代都有杀富济贫不畏强暴的英雄好汉,怎能去做“汉奸”祸害老百姓?
当时羊二蛋带着“泥儿会”的胡匪,把手按在枪上逼着他入伙,封团长一琢磨,我要是贪生怕死,现在昧着良心做了“汉奸”,恐怕死后也没脸去见封氏列祖列宗,于是表示万难从命,反倒是对老羊皮兄弟劝说了一番,咱们都是五尺多高的汉子,当初在“常胜山”里何等义气?陈总把头言犹在耳,这才过了几年就忘了?何苦要奴颜婢膝的去给日本鬼子当“走狗”?要我说咱们就抄家伙去干“关东军”一票狠的,才不愧“卸岭群盗”的真实作为。
羊二蛋哪里肯听他的话,最后一言不合,双方当即拔枪“火拼”起来,封团长的“密雷艮”下放到了七八个胡匪,自己也受了枪伤,落荒逃进山里,辗转投奔了“抗联”,参军这些年来“身经百战、屡立奇功”,但由于他身上的“游击习气”太重,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还仅是个正团职。
封团长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不久,就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了冲击,有人揭发他曾经当过“胡子”和“汉奸”,这罪过可大了去了,仅次于革命叛徒,加上他脾气不好,谁斗他他就立刻揍谁,即便是在千人大会上,他也敢撸胳膊挽袖子瞪眼同别人对骂,结果吃了不少苦头。
幸亏有以前部队的上级保着,找个借口把他下放到了“劳改农场”,在“果园沟”开山凿石头虽然辛苦,但总比让他这火爆脾气惹出杀身大祸来好。谁知却让他遇见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孙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