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第5/6页)
矮婆婆的那口气一叹出,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矮婆婆的身体像气球一样瘪下去,变成散了骨头的软囊,跟我梦中的情景一样!
马军早上从文文坟墓上回来做孝子,晚上回坟上去。马兵照顾一切丧事祭奠。
死人要在家里放七天才可以出葬,而前来拜祭的亲朋好友都可以要求看死者最后一眼。但是马兵用裹尸布包住矮婆婆,不让其他人看遗容,害怕人家看见了矮婆婆的软囊的样子说三道四。
爷爷悄悄告诉我:“矮婆婆这次死亡是寿命已尽,如果没有杀死食气鬼,她临死都不能叹一口气。”
我说:“早知道她只有两天寿命了,我们何必麻烦着去打食气鬼呢?”
爷爷说:“那不行,如果不把食气鬼打死,矮婆婆就不能死得舒坦,灵魂舍不得走,可能演变成新的厉鬼。但是她生前被食气鬼咬了,身体里没有了精气,再放两天肉体会化成尘土。到下葬的时候只剩头发和指甲。她的身体软化就是前兆。”
我不相信。
果然到了下葬那天,放矮婆婆尸体的房间里突然飘出一道明亮、乳白色的光,看起来就像发光的薄雾。马兵以为房子里面着火了,慌忙冲进去,家具没有一点明火。裹尸布平铺在地上。马兵揭开布,矮婆婆的尸体消失了,只留有头发和指甲。
27.
马兵只好用矮婆婆生前的衣服包裹剩下的头发和指甲代替尸体放在棺材里埋葬。
就在马兵给矮婆婆办丧事的那几天,爷爷兑现了他的诺言,给了我梦寐以求的那本古书。我急不可耐地翻看起来。
爷爷说:“以后有的是时间,急什么!这本书是你姥爹(方言,爷爷的父亲)手里传下来的,本来不能传给外家。”农村的封建思想还没有根除,只有儿子算本家人,女儿未嫁时是本家人,出嫁后就算丈夫本家的人。所以我算外家的人。这一点在中国大地是普遍的现象,比如古代的祖传秘方或者武功,都规定传男不传女,也是怕本家的绝学被外家学得。
但是我爷爷在这方面不是很在意。也许是因为我是他的长孙,太多的喜爱都聚集在我一个人身上。那时我的两个舅舅都还离结婚的年龄比较远,短时间里没有人可以分散爷爷对我的爱。并且我的两个舅舅对捉鬼的事情根本不感冒。
我不听爷爷的劝说,只顾翻来翻去地看这本来之不易的古书。
这本书已经泛黄,书角有多处缺落,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内容的完整。文字是竖排版,小楷字。书是有封面的,不过明显是后加上去的,漂亮的行书写着“百术驱”,应该是书的名字。可是没有封底,末页写着“术召半夜魂,方唤整生魄,南方辅黄神,北极引紫仙,五章镇幽灵,八转”就没有了。“八转”后面肯定还有其他文字。
我不满地问爷爷:“这里明明没有写完嘛,是不是还有另外一半你藏着不给我啊?”
爷爷说:“你姥爹给我的时候就只有这半本了。”
我失望至极:“原来只有半本啊!”
爷爷说:“你姥爹传给我的时候说了,还有半本他藏了,但是在后面留了线索。你自己看看。”
我在末页的下面空白处看到七个字:“移椅倚桐同赏月”。我不懂其中的意思,抬起头来看爷爷,爷爷也摇头。
爷爷说起了这本古书的来源,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你姥爹名字叫马辛桐,他还有一个哥哥叫马望月。姥爹的父亲当时是这块地方的粮官,他希望马望月接着走仕途,苦心教育他。”
“在马望月二十岁的时候,他父亲要他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那时候因为交通不方便,赶考的人要步行去省城的贡院参考。马望月去了半年才回来。一回来就血奔死了。死了不到几天,报喜官送来金榜,说马望月考上了举人。”
“姥爹的父亲非常伤心,认为自己的儿子载不起福气,干脆死了这条心。他从此不允许马辛桐碰文房四宝,只教他算盘算术计算粮仓中的稻米进出。”
“但是马辛桐比哥哥聪明多了,学什么会什么,他的算盘算术很厉害,可以把算盘放在头顶上拨弄计算。因为父亲不允许他碰笔墨纸砚,他闲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于是把兴趣转向道术。”
“后来清政府不行了,湖南又因为曾国藩的湘军经常打仗,饥民遍地。因为姥爹的父亲是粮官,所以自己家的粮食充足。有一次,一个道士经过画眉村,饿得倒在老河那边。马辛桐经过的时候看到了,把那道士带到家里救了他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