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小眉(第18/55页)
于是,当《回想曲》唱完之后,她临时更改了预定的歌,和乐队取得了联系,她改唱了另外一支:
我是一片流云,
终日飘浮不定,
也曾祈望停驻,
何处是我归程?
风来吹我流荡,
风去携我飘扬,
也曾祈望停驻,
何处是我家乡?
飘过海角天涯,
看尽人世浮华,
多少贪欲痴妄,
多少虚虚假假!
飘过山海江河,
看尽人世坎坷,
多少凄凉寂寞,
多少无可奈何!
我是一片流云,
终日飘浮不定,
也曾祈望停驻,
何处是我归程?
她唱得非常用心,贯注了自己全部真实的感情。她自认从踏进歌厅以来,从没有这样唱过。这支歌是从她心灵深处唱出来的,有她的感叹,有她的迷惘,有她的凄凉,有她的无助和落寞。但是,掌声依然是零落的,这不是听众喜欢听的那种歌。她不由自主地对第三排最旁边的位子看过去,灯光闪烁着,阻挡了她的视线。她忍不住心头涌上的一股怆恻之情,茫茫人海,是不是真能找到一个知音?停顿了一下,她开始唱第三支歌:
我最爱唱的一支歌,
是你的诗,说的是我……
唱完了三支歌,她的这场演唱算结束了,微微地弯了弯腰,她再度对那个位子投去很快的一瞥,转过身子,她退到帘幔后面去了。到了后面,刘小姐很快地说:
“瞧!那个人走了!”
她看过去,真的,那位子上的一个年轻人正站起身来,走出去了。她心底掠过了一声不明所以的叹息,感到有份难以描述的感觉,把她给抓住了。这个人,是为她的歌而来,还是仍然在找寻他女友的影子?回到化妆室,她慢吞吞地走到镜子前面,呆呆地审视着自己,镜中的那张脸孔是茫然若失的。
安琪还没有走,坐在那儿,她正在抽烟,一面等待着她的男朋友来接她。看到小眉,她说:“你不该唱那两支歌,你应该唱《午夜香吻》,或者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要不然,唱《桃花江》或者是《月下情歌》都好些。”
小眉怅惘地笑了笑,坐下来,她一句话也没有说,开始慢慢地摘下耳环和项链。安琪仍然在发挥着她的看法和意见,给了小眉无数的忠告和指导。小眉始终带着她那个迷惘的微笑,不置可否地听着。收好了项链和耳环,她到屏风后面去换了衣服。几个表演歌舞的女孩进来了,嘻嘻哈哈地喧闹着,匆匆忙忙地换着衣服,彼此打闹,夹杂着一些轻浮的取笑。小眉看着这一切,心底的迷惘在扩大,在弥漫。到底,这世界需要些什么?
有人敲着化妆室的门,一位侍应小姐嚷着说:
“唐小姐,有你的信!”
小眉打开了门,那侍应小姐递上了一张折叠着的纸,说:
“有位先生要我把这个给你!”
“哦!”小眉狐疑地接过了纸条,心里在嘀咕着,别是那个邢经理才好!打开纸条,她不禁呆住了!那张纸上没有任何一句话,只用画图铅笔,随便地画着一枝莲花,含苞欲放的,亭亭玉立的,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笔,却画得栩栩如生。在纸张的右下角,签着“云楼”两个字,除此而外,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小眉愕然地望着这朵莲花,诧异地问:
“那个人呢?”
“走了。”侍应小姐说,“他叫我交给你,他就走了。”
“哦!”小眉有些失望,却有更多的困惑。退回屋里,她对这张纸条反复研究,什么意思呢?孟云楼,他真是个奇怪的男孩子!把纸张铺在梳妆台上,她心神恍惚地望着那朵莲花。忽然,她脑子里灵光一闪,猛地想起在学校里读过的一课语文,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中仿佛有这么几句话: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是这样的意思吗?他是这个意思吗?她瞪视着那张纸,只觉得心里涌满了一种特殊的激情,竟让她眼眶发热,鼻中酸楚。好半天,她才叠起了那张画,收进了皮包里。站起身来,她走出去了,脚步是轻飘飘的,好像是踏着一团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