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能源A计划(5)(第3/4页)

人类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瓦特的蒸汽机为代表的。这场革命,直接将人类生产的手工化改为自动化,并使得英国经济迅速繁荣,领先世界十多年。

人类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伏打的电池堆为代表的。这场革命,再次将自动化更加完善,随着电灯,电动机等电力设备接二连三产生,人类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并使得美国一夜崛起,领先世界直到今天。

纵观历史,可以看出,谁掌握了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就能领先于世界。蒸汽机,电力设备的用处,杨开是知道的,因为自己的生活离不开这些。

但小小的可燃冰,又凭什么能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呢?

反正杨开的心里,是一百个不信。

似乎从杨开的表情中瞧出了端倪,华伯涛微微一笑,也不见怪:“杨开,我知道你不相信我的话,觉得我是信口开河。但只要安安静静的听我说完,你的反应,绝对不会比刚才的我,好到哪儿去。”

说完,华伯涛再次开了口:“可燃冰中含量最多的,是一种叫做甲烷的物质,它的含量高达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九。经过苏联化学家测试,平均每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产生两百立方米的天然气和一立方米的纯净水,而且燃烧后不会产生任何残渣,污染要比煤矿,石油要小得多。”

“可别小看了我手里的东西……”华伯涛说着举了举那个奇怪的石头。

“就这小小的一块,只要利用得当,可以让旁边的小火车头,来回跑上三四圈。”

“怎么可能?”杨开失声叫道。

“刚才我也烧过了,你就在我的旁边。”华伯涛瞥了他一眼:“指甲盖大的一小块,火苗烧了多高,时间烧了多久,你比我清楚。”

“因为生产物是天然气的缘故,所以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耗。如果你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天然气收集起来,再加进去,燃烧时间还可以再提升一倍。”华伯涛淡淡的说道。

“这下你懂了吧?”

“这石头,不……可燃冰。”杨开连连改口:“实在是太可怕了。”

“是啊。”华伯涛沮丧的说道:“我开始以为,日本人是在这附近发现了丰富的石油矿井,然后便如苍蝇粘到腥一般,一窝蜂的来了。没想到,他们竟然发现了更为重要的能源:可燃冰。而且看样子,已经开采了一段时间了。”

“唉,有了这可燃冰,日本算是可以缓解一段时间的能源危机了,要是数量庞大的话,还可以作为侵华日军的助力,继续侵略中国。这如意算盘打得,别说是一条隧道,一座水坝,便是一百条隧道,十座水坝,也不赔呀!”华伯涛连连叹气。

此刻,杨开终于明白华伯涛当时的复杂心理了。

才刚刚走到大坝,就发生了这等骇人听闻的事情,要是到了基地,还不知道会看到些什么。黑龙江腹地,不愧为关东军准备了数年,苦心经营的巢穴。

要是让日本政府利用可燃冰进行本国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整个反法西斯阵营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想要这,杨开的拳头就捏的紧紧。

“华教授,回去以后,我们一定要将这件事告诉戴笠,让他赶紧通知美国等友好国家,迟则生变。”杨开焦急的说道。

“嗯。”华伯涛点了点头,随即眉头一皱:“等等……”

“怎么了,华教授?”杨开问道。

“可燃冰通常储存在海洋底层,还有永久冻土层中。黑龙江腹地是史前冰川,冰川下就是永久冻土层,所以能发现可燃冰,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华伯涛自言自语:“但是……但是……可燃冰的开采是世界各国都无法突破的难关,日本人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而且他们确实是开采到了,不然机车车厢里,绝不会有高纯度的可燃冰碎片。”华伯涛说道。

“他们不是雇了很多中国劳工吗?”杨开问道:“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听了杨开的话,华伯涛差点没笑出来。

“杨开啊杨开,你让我说你什么好。”华伯涛连连摇头:“你当可燃冰跟山里的石头一样,一榔头一铲子就下来了?”

“这不跟石头差不多么。”杨开面现迷惑。

“差得远了。”华伯涛解释道:“我刚才就跟你说过,可燃冰存在于永久冻土区中,而且深入地下,活跃于断层区。想开采可燃冰,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点,是要打开永久冻土区,放入开采的钻头。第二点,是要利用某种压力,将断层里的可燃冰挤出来。第三点,只要始终保持温度,防止可燃冰液化。目前来说,美国和苏联只能做到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技术都不成熟,所以尝试小范围实验开采了多次,均告失败,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因为不慎着火,死了不少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