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石骨佛心(第16/17页)
月饼瘦削的脸庞沾着水珠:“一、炼蛊需要时间;二、蛊术的真正奥义是治病,不是打打杀杀;三、蛊虫也是生命,如果把一个人封在坛子里经历各种折磨,变成被控制的行尸走肉,换谁也接受不了,虫子也一样;四、不借助外物,不断提高自己,突破身体极限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这算是‘月公公四大奥义’吧?”我哈哈一乐,“准备领悟圣斗士第七感爆炸小宇宙去冥界找哈迪斯决一死战?”
“南少侠只会打字还不是一样‘斗罢艰险再出发’这么多年?”月饼很遗憾地摇头,“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月无华,你信不信我在书里把你写死!”我生吞了月饼的心都有。
“就怕读者不答应,在网上我的人气比你高不少啊。”月饼向停车场方向走去,“不服气酒桌上见,没吃过西坝豆腐和岷江河鱼就等于没来过西山。”
十九
房车太过显眼,我们回到停车场的时候,聚集了不少游客指指点点,还有拿着手机自拍的丫头。看到我们俩蓬头垢面地进车,洗了澡板板正正地下车买东西,路人恍然一副“原来如此,可惜可惜”的表情。
我心里暗自回了句“少见多怪”,驾车直奔西山市。按照我的意思中午吃完就走,月饼说不差这一会儿,看看景儿吃美食喝口小酒,也不枉难得来一趟。
我和月饼一路讨论着黄衫圆脸两个老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对照唐朝开元年间异徒行者的族谱,这两人相貌服饰对不上。月饼分析可能是暗中寻找图书馆的那批人,至于那台失而复得的手机和神秘短信,更像是科幻片里才有的剧情。
“虱子多了不怕咬”,我们索性啥也不想。
进西山市寻地儿停了车。月饼迎着漂亮丫头打听哪个店的“西坝豆腐”最有名,小丫头脆生生地说了句:“随便哪拐店子都好次的巴适。”
我望着丫头娇小婀娜的背影啧啧赞叹:“四川出美女,果然名不虚传!肤白貌美长发及腰,有前有后晶莹剔透,难怪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她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巴适是个地名?”月饼满脸茫然。
我差点笑喷:“她说随便哪个店都很好吃。”
“你居然听得懂四川话?”月饼看我的眼神像看外星人。
我一本正经地说道:“打Lol认识了很多幺妹儿。”
月饼一针见血:“‘幺妹儿’是重庆话吧?”
我理屈词不穷:“我在暗示你我懂很多方言。”
俗话说“吃在四川,味在西山”,可见西山美食在吃货心中的地位。下面问题来了——“西山美食哪家强”?
自然非张公桥莫属。
此桥建于康熙年间,由张能鳞主持修建,后人为了纪念他,故名“张公桥”。桥长四十米,雅石为料,是西山古城最大的三联卷石拱桥。
张公桥地处西山新旧城交汇处,连接城市最具特色的滨江路,周围开着上百家大小餐馆,好吃的自然少不了。
我们一路打听着到了张公桥,才知道小吃街下午五点才开始营业。还有三四个小时,干脆四处溜达权当旅游。月饼看风景拍照,我看美女偷拍,各忙各的,自得其乐。
初秋的西山温度煦暖,空气潮湿,人们慢悠悠的一点儿不着急,就连午后的阳光都特别慵懒。走在街上,心情也很放松,别有一番滋味。古城老街,美女如云,绿树碧水,如果不是有任务在身,真应该多住几天好好玩玩。
到了四点来钟,人突然多了起来,游客市民喜气洋洋地结伴而行,就差在脸上写上“吃货”二字。
几乎一瞬间,各种美食的味道扑鼻而来,餐店老板招揽生意的吆喝声塞满整条街道。食客们蚂蚁般一拥而上,眼看着店里店外就要坐满人,我们扎进一家“飘香麻辣烫”,顿时被香辣味勾得口水直流。
菜品种类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枝头挂的、土里生的,琳琅满目。也顾不上挑三拣四了,分头下手抢串串提高效率,我抢了一把硕大无比的牛肉串:“月饼,好大!”
几个丫头斜眼挺胸瞥我,月饼矮着身子藏进人堆装路人……
滚热的麻辣烫蘸着放了豆瓣酱的油碟,一口下去,鲜辣香味从牙缝里渗了出来,喝口凉爽的啤酒,立刻有种难以言表的通透感。尤其是特色卤鸭舌,韧劲十足回味悠长,我差点把舌头吞进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