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5/7页)
南儿规规矩矩一番话,乾隆和尔康都瞪大了眼。
“不错!不错!好一个南儿!”乾隆大笑说。
尔康不禁深深看南儿,再仔细打量一番。见她收敛了茶园里的淘气,说话不亢不卑,婉转得体,那种高贵的书卷味,像极了永琪。他就更加喜出望外了。他有意要考一考她,说:
“南儿,白天在茶园,我见识了你的武功,不知道你念书是不是一样好?你有没有念过唐诗?”
永琪瞪了尔康一眼,大笑说:
“哈哈!尔康,就算她不会唐诗,你也没办法赖账了,你认了吧!”
小燕子、晴儿、箫剑都一脸的笑,乾隆兴致盎然的看着。
只见南儿屈了屈膝,从容不迫的说:
“艾爷爷和福伯伯来,爹、娘、舅舅、舅妈都高兴得一塌糊涂,南儿想到一首杜甫的诗!刚刚艾爷爷也念了两句的那首!”就背诵着,“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乾隆听到这首诗,大为动容,忍不住接口: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南儿不由自主的接着念。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乾隆也接着念,念到这儿,乾隆呆了呆,神情一痛,“来来来,这首诗最后几句,我不忍心念,我们别念诗!喝酒吧!”
尔康怕乾隆伤感,急忙说:
“我们几个小辈,敬老爷一杯!为了我们大家的‘尽在不言中’!”
箫剑、晴儿、永琪、尔康就全部起立敬酒。大家一饮而尽,乾隆也一饮而尽。这餐团圆饭,迟了十几年才吃到,大家的情绪,可想而知。
夜静更深的时候,大厅里燃着油灯,晴儿和箫剑带着孩子回去了。南儿也带着弟弟妹妹去睡觉了,室内剩下乾隆、尔康、小燕子和永琪。这才能够安安静静的谈话。父子久别,都有无数的话要谈,永琪看着乾隆,回答了乾隆的疑问:
“从来没有想到,要适应一个‘平民’的生活,也要付出许多代价,刚开始的两年,我确实弄得焦头烂额,农场的收成也不好。后来,我对云南的气候和土壤进行研究,开始大规模的种药材,因为种药材,就对医学发生浓厚的兴趣,看了好多书,再加上以前和太医们的接触多,经验多,在战场又学到一些急救的知识……所以,偶尔给一些朋友看看病,谁知,这样一天天过下去,病人越来越多,副业变成主业,农场的事,倒都成了小燕子她们的工作!”
乾隆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我就说,你怎么成了‘名医’?现在才明白了!”
小燕子接着说:
“那几年,我们大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我对永琪总是充满了歉意,孩子一个个来,我顾此失彼,又怕永琪不能适应,真是苦呀苦呀苦呀……可是,在辛苦中,却有说不出的充实和甜蜜,现在,我们都适应了,是苦尽甘来了!”
“这,就是幸福!”尔康看着小燕子和永琪,知道他们是“求仁得仁”了。
“是!”永琪看着尔康问,“听说,尔泰也从西藏回来了,你们福家热闹得不得了,是吗?”
“可不是!”尔康笑着回答,“紫薇现在,也是三个孩子的娘,加上尔泰的三个孩子和那个咋咋呼呼的塞娅,家里真是热闹极了!这次南巡,她怎样也走不开!”
小燕子看着乾隆,欲言又止,半晌,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我要代永琪问一句话,他憋了一个晚上,问不出口!”她看了看永琪,再看乾隆,问,“知画怎样?绵亿怎样?”
永琪看了小燕子一眼,眼里净是感激。是的,憋了一个晚上,就是问不出口。
“知画……”乾隆看小燕子,又看永琪,一叹,“唉!那也是个死心眼的人!永琪离开的三年后,我做主,要把她嫁给蒙古小王爷费安扬!谁知,她说什么都不肯,连陈邦直夫妻亲自进京来劝,她还是不肯,我们也没办法了。她就这样带着绵亿,守在景阳宫过日子。还好绵亿优秀得不得了,母子相依为命。”
永琪惊愕的听着,又是震撼,又是难过,无法置信的说:
“她为什么要这样?她……为什么不听您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