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登高者,望远(第2/4页)
可以预见的是,邱绪峰到宝市之后,可以更好地利用岭南省的优势,拉来投资和资金,一改在安县的束手束脚的劣势。和政治力量有时无法达到每一个地区的影响力相比的是,经济力量,却能在任何一个地方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就在前天,夏想已经介绍了邱绪峰和曹永国见了面,他也私下里告诉曹永国,邱绪峰能为宝市带来投资,尽可能让市长在安排分工的时候,让邱绪峰分管经济。
再说到目前的现状是,就如燕市的钢厂和药厂一样,说是超大型国企,实际上也是处于亏损的状态,只不过为了保持国企形象,为了几万工人的生计,国家每年补贴大量资金,年年用银行贷款冲抵亏损,才勉强不倒。如果一切按照市场规律,燕市钢厂和药厂早就倒闭了。
但国情就是国情,必须要照顾一些老旧的大型国企,否则很容易引发社会问题。照顾老旧国企的政策夏想也可以理解,但他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发达省份可以成功地转型,而燕省的老旧国企要么靠吃老本,要么靠银行补贴,要么只有倒闭一条路可走?
难道就不能真正地面对市场,到市场的大潮之中搏击一番?
不是不能,是不敢,是责任不明确。
作为保守的省份,因为思想传统的原因,在国企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不是在经营企业,而是在作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经理人,而是当一个政府官员。他们担任领导职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升官,为了下一步提升一级,而不是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做强。
企业是不是效益好和他们能不能升迁没有必然的联系,谁还有心思去用心经营企业?反正熬上几年资历,再换个好地方升上一级,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涨工资,涨待遇,至于他走之后国企的死活,与他一点干系也没有。
燕省当年不是没有好企业好产品,在90年代中期,曾经一家手表厂全国闻名。当时表厂拍了一个传诵一时的广告,从直升飞机上扔下手表,在十几米的高空坠落到地,手表安然无恙,依然正常走时,结果轰动一时,成为国内的知名品牌。
还有当时名动全国的宇环牌电视机,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名牌,销量供不应求,许多人为买一台彩电,还要托人情排号,可见当时的热销情景。
可惜的是,时过境迁,当年著名品牌的手表,如今连厂房都卖了。而全国闻名的宇环电视,现在已经沦落为配件厂,成为新兴品牌的附属品。
想想就让人痛心。
夏想还了解到的事实是,在期刊市场还没有兴旺之前,燕省的报刊杂志也是领先全国,有一本青春类的杂志发行量曾经在同类杂志中排名第一!还有一份时政类的报纸,期发行量也高达20万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让同行羡慕不已。
然后自90年代初,全国的期刊市场开放之后,南方许多报刊异军突起,凭借新奇和全新包装,迅速占领了市场。而燕省的青春类杂志,由最初的80万的发行量,迅速萎缩到8万,甚至到今天已经不足3万!更可笑的是,青春类的面对青年的杂志,主编竟然是一个50多岁的老头——以老年人的思维办青春杂志,能把握市场脉搏就怪了!
而时政类的报纸,自从换了一个主编之后,发行量每年下降一万,到现在市场份额已经只有8万份的发行量了。对于一份报纸来说,8万份的发行量,基本上就要降到了生死线上。而主编从来没有觉得是他的原因,还要琢磨如何更进一步,到燕省日报当一个主任。
夏想每每想起燕省在市场大潮中,和发达省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就不免心痛。只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也只是空想而已,影响不了任何人的决定。
甚至在后世燕市好不容易又出了一个全国性的知名企业——四牛集团。四牛集团是集奶牛饲养、乳品加工、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产销量一直高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却突然间出现了尿素奶粉事件!结果一夜之间,四牛集团跌落尘埃,再也没有恢复到全盛之时的盛况,原先收购的许多中小品牌也四分五裂。
太多的经验教训,太多的血泪事例,只是在夏想在基层为官时,一心扑在基层的建设之上,很少想到全局想到整体。现在在省委办公厅工作,在信息处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和材料,又和王肖敏面对面坐在一起,让未来的单城市的市长开口问他对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看法,再联想到最近京城中上层对燕省的不满和敲打,夏想心中沉淀许久的许多想法都浮现脑中,就有了一种厚积薄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