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灵魂融合(第3/9页)

老家伙们之于利莫里亚来说异常珍贵。这是一片被年轻人掌控的空中大陆,仅有的衰老只存在于影像之中,存在于被12区包围的那个神秘圆环之中。这里的人没有衰老的权利,超过22周岁的人都要被派往战场,有去便无还。

这里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慷慨赴国难,硅城的花姐却等不来祖国的消息……

2

视听室所在的这栋50层左右的银灰色管状大楼是利莫里亚最常见的建筑,它通过一道道乳白色的软管与其他建筑相连,每一栋建筑物都是蜂巢拼接起来的管柱状的,直通蔚蓝色的天顶。因此,这些建筑物看似还有另一个作用——撑起上方的天空。

天空像一个倒覆过来的月牙湖泊,因为天空的外围和内壁都是圆形结构,随着传送履带的前行,月牙依然能够保持原样。这样看来,这里的人就活在两道环状墙壁间,不过这个空间足够庞大,管状的蜂巢建筑物彼此林立交错,像极了热带雨林的藤条,杂乱却不失章法。而楼宇之间乳白色的通道与地面的传送履带则构成了这里的交通网络。

我所处的位置上空有一个巨大的Z7图案,这是第7区的意思。利莫里亚共分12个区间,生活着近百万人。

街上没有人“散步”,每个人都匆匆忙忙。他们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人:一种是军人,另一种是青春期的孩子。每个人都青春靓丽,街上看不见中老年人,我这几天与数千人擦肩而过,没见过一个中年人。

这里的街上没有商店、书店、酒吧、咖啡厅等建筑,没有任何店铺,空旷的街上每隔几百米就只有一座维护治安的岗亭。身着黑色警服的年轻陆警注视着远方几个愤怒挥舞拳头的十七八岁男孩,而他们挥舞拳头的对象只是面前的显示屏上程复的照片。

“叛国贼,为什么我不能亲手杀死他!”

“给他判绞刑也是便宜他了,如果我是法官,一定要把他浑身涂满油,架在烈火上,慢慢地烤死!我要听到他痛苦的哀号,我还要听到他的忏悔!”

年轻人的职业无非是陆警与军人两种,街上除了居住区之外的工作区也只有军队、警局与学校三种。

第3飞行大队109团的驻地在第10区。前往第10区的路上,传送履带穿过一座广场,广场上正进行着大学生和中学生的集会。人们喊着口号,无外乎也是借着程复被绞杀、间谍盗尸两件事,表明学生们战斗到底的决心罢了。

年轻真好,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单纯地用来愤怒,尽管他们根本不知道所谓的真相。

没有人会深究,因为太聪明的孩子活不到毕业。这也是我们这群遗留人不受待见的原因。而原生人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去除了基因的情绪模块,所以在15岁便能为利莫里亚提供服务。那个年纪的我,还在学校因为无处发泄的荷尔蒙打群架。

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这是赵仲明的记忆,倒不是我有多么尊重他的“遗产”,我只是担心,我会忘了自己究竟是谁,但是我们记忆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这些天来,很多语言与行为都不是出自我的本意,而是大脑中有一股能量很自然地喷薄而出。那时候,我更像是跳出来的旁观者,观察着自己的思维如何自动和他人沟通。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让赵仲明在不经意间说出那些只有程复才知道的“秘密”。

109团位于第10区与第9区交界处的一座高塔的中层空间,从宽大的玻璃向下望,能够看到第9区街道上两条黑压压的陆警人流。10余台记忆扫描仪被运进第9区,新闻中提到的记忆筛查开始了!

爱因斯坦他们到底藏在哪里?如果真的有学生或者军人掩护他们,这番兴师动众的筛查绝对不会无功而返。只要有一个人注意到了异常,筛查仪都会做出反馈。

“难以置信啊,这群孙子竟然潜入了利莫里亚。”

一位小个子机动队士兵左手搭上我的右肩,闲着的手叉着腰,俯瞰着楼下的动静。

看样子他应该是个华人后裔,脑瓜子圆得像颗黄豆,两粒小芝麻眼睛镶嵌在两撇倒八字眉毛之下,一张吹火口仿佛总能讲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来。看到他的时候,脑子里有枚烟花炸开了,赵仲明的记忆瞬间苏醒。

与小个子相关的场景迅速在我头脑内排列组合起来。我想起了学生时代曾为他出头打架,却想不起他的名字,不过轻松愉悦的感觉却在我四肢蔓延开来。我下意识钩住他的脖子,三个字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