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之技(第12/18页)
上古的皇帝设置专门的星官“火正”观察这颗星,因为从大火星的运行轨迹可以探知泥土里春天萌苏的讯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上古的皇帝为了探知地平线下的星图,派遣一名鼎鼎大名的火正前往南方,这名火正的子孙在南方潮热的红土地里定居下来,他们被称为祝融氏。祝融在南方的开疆拓土不仅大大地拓展了帝国的版图,更重要的是,把原本隐没于南半球的星图展露了出来。于是在几千年后,一名兢兢业业的太史令在他的传世之作中留下了“老人星”的踪迹: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老人星在几千年内一直是一名南极隐士,这个发现极大地振奋了巨龙国的子孙不断向南挺进,远征丛林密布人迹罕至的交趾,甚至扬帆南下,在牵星图的指引下一路向南,向南!天际线不断退却,被地理位置所壅塞的视野豁然开朗。
一名被派往交趾的星官在给皇帝的报告中兴奋地写道:我看见老人星在海平面上很高的位置闪烁,它的周围还有许多明亮的星。几个世纪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人类第一次把南北星图的空白全部填满。但这还远远不够,几百年后,人类开始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人类的探测器像南征的火正不断地向外太空挺进,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光学、红外、射电所得到的观测数据构成一个全波段的数字天空。光学望远镜的接收面积每25年增长一倍,天文探测器上的CCD像素每两年增长一倍,人类虚拟天文台数据库的信息量每118小时增加一倍,摩尔定律远远跟不上天文观察数据的增长。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细致入微地审视着天空。如果说宇宙呈现在远古人类的视野中不过是一团漆黑的虚空,而今天,宇宙所呈现在我们眼前就像是光芒璀璨的水晶,没有一个角落会存在探测盲点,宇宙诞生之初的图景也通过类星体幽微的光向我们真实地呈现……
然而,我们真能读懂宇宙的信息吗?”
他打开虚拟天文台,随着虚拟镜头的推进,屏幕上浩如尘沙的星系星团从他两腋掠过,就像一艘孤独远航的飞船,在宇航员目镜中所呈现的那样。不,这不是一趟普通的宇宙之旅,这也是一趟时间之旅,从探险家双腋掠过的还有时间之沙,就像胶片放映机的倒转,自今至古,上溯到渺远的恐龙世纪,甚至宇宙的起点……
公元前134年,天蝎座α附近一颗超新星大爆发,它的亮度陡然暴增了几百万倍,它的光芒竟辉映了一小半天空,它成功地在一小块甲骨上留下了它的“底片”:七日己巳夕,新大星并火。
公元185年,超新星SN185的爆发在人类的记忆里留下更生动鲜明的印象,一名叫孟康的官员忠实地记录了天空中唯美璀璨的胜景: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赤方中有两黄星,青方中一黄星。他所描述的超新星光环结构,与哈勃望远镜今天给我们所呈现的并无二致。
但天空中最灿烂的景象当属公元1054那年金牛座天关星附近的超新星大爆发,它产生的亮度要超过太阳几亿倍,持续两年之久才渐渐隐没。钦天监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激动地写道:我见到一颗客星的出现。这颗星微带晕色,发黄光,我恭敬地遵从皇帝的威权占卜,卜曰:客星不犯毕宿。这说明皇上圣明,并且国内有伟大的圣贤。我恭请将卜辞交国史馆存档。
几千年来,不,自洪荒以来,超新星不断以强烈的射线轰击着智慧生命的视野,这夜空中最绚烂的礼花在向我们传递什么信息呢?”
机器突然发出一阵电流噪音,听起来就像是收音机搜台时的嘈杂声。
她迷惑地望着他。他微微一笑,轻敲键盘。屏幕上呈现一行字:
2004,地点:波多黎各,阿雷塞博。方位:双鱼座、白羊座星群之间。标签:SHGb02+14a。频率:1420兆赫。
“刚才不到一分钟的噪音便是阿雷塞博射电望远镜所接收到的最可疑文明信号,它调制在1420兆赫波段上,这个频率对应的是宇宙氢气吸收、释放能量时的波段。这个波段的信号无疑最可能来自星际文明。”他再次敲击回车,许多波形图呈现出来。
“100年来,科学家动用了小波分析、语义分析、遍历算法、遗传算法等各种手段以图破译这段信号,但他们失败了。事实上,自SETI计划以来,人类无数次截获可疑的文明信号,就像自甲骨文以来,火正、钦天监们无数次被超新星爆发所震慑一样,只是从来没有人真正读懂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