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第17/18页)
何麦仰望满天繁星,心中想象一束漆黑的光线正如离弦之箭般,穿梭在这茫茫无际的宇宙中,逢仙诛仙遇佛杀佛,吞噬途中的一切。灿烂的太阳系只是它漫长一生中的渺小插曲,辉煌无朋的银河也只是它曾经偶然留驻的客驿。
“那这么说,它迟早有一天还会回到现在的位置的,因为宇宙是封闭的。”何麦加入一个自己的结论。
“不过那应该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没人类什么事了,该虫族去操心。”皮埃尔难得地表现了一次幽默,“不过看来蓝江水先生先前的测绘有一点问题。那个坑的底部和顶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实际上是越往上面积会变得稍大一点,是很微弱的一点。但这不能怪他,这个差距很小,我也是通过测量月球上那个洞的面积才发现这一点的,也就是说这束光是稍微发散的,随着距离增加它的覆盖面将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几何问题。”
“那要不了多久,它就能吞掉一颗恒星了,然后甚至是整个星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会变成一个巨大无比的无底洞。”何麦觉得这些话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是件很费力气的事情,他甚至觉得有些滑稽,在一个好比尘埃的星球上,生活着比尘埃更加渺小的某种生物,他们出于一种本能级别的欲望,居然就给至高无上的宇宙带来这样的后果。十万年后,银河系边缘将出现第一个被整体吞没的主恒星,二十五万年后,仙女大星云中将出现第一个被整体吞没的恒星系,而十亿年后呢?五十亿年后呢?而等到它横越整个弯曲空间回到出发点的时候甚至可能吞噬大半个宇宙。不过,那真的太遥远了,也许就像皮埃尔说的,应该是虫族操心的事情了。
何麦开始和皮埃尔一道收拾装备,他们的眼神偶尔会对碰一下之后急促地移开,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眼神,比头顶杂乱的星空更加迷茫。在混乱中一本书突然掉落在地,是皮埃尔的惊世巨著《虚证主义导论》。仿佛有电光火石自脑海中滑过,何麦脱口而出,“还有一种假设。”
(尾声)
虽然已经适应了很久,但“猎蚁号”飞船领航员威廉姆一直觉得,眼前的影像只应该出现在梦境里。在荒寒的月球背面,巨大的环形山和正面一样比比皆是,只是不那么引人注目罢了。但让每个人感受到最大震撼的永远是西达多海。月球上的地理命名要么是“山”要么是“海”,这里只不过是遵循惯例罢了,因为谁都知道它其实是一个贯穿了月球的巨洞。西达多海靠近月球的边缘,它的长度远小于月球直径,只有一千二百公里。通过这个巨洞,地球的蓝色光芒来到了月亮的背面。
威廉姆知道曾经有过一个时期,月球的背面是可以和地球见面的,但那是亿万年前的事情了。而现在,威廉姆面对巨洞中来自地球的光线心里却没有欣喜,更多的只是恐惧,因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即使在梦中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事情。
半个月来的工作总算要告一段落了,作为最后一批宇航员,威廉姆和他的小组完成了整个工程的收尾工作。这段时间以来威廉姆无数次地在西达多海中穿行,月球内部结构在他面前袒露无疑。西达多海内部的重力是斜向月心的,这给宇航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不过计划总体来说还算顺利的—当然,在各次意外中丧生的七名宇航员大概不会这么想。
那些在西达多海的两端架设的复杂设备,将测量出某些特殊粒子的放射性规律,可以认定这种放射性是由于那次事件引起的,只要能精确测出西达多海上下两端粒子放射规律的差异性,也就可以间接确定“黑光”的速度。“黑光速”是现在整个世界最为关注的物理常数,不过只有少数人知道这是来自外宇宙的常数,而更只有寥寥几个人才知道这个常数的值居然决定了世界的真或假。
……
“既然这束光来自另外的世界,不受任何原有宇宙定律的束缚,那我们完全可以假设它的速度可以超过光速,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一种结果?”何麦问。
“如果这样的话,它依然会横跨整个宇宙,并在封闭空间里回到出发时的位置,但是由于超光速带来的反因果律效应,它会在出发之前就已返回。这意味着,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