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人类(第2/6页)

高士朋说下去:“有次我在刮胡子,卓尔开玩笑说:‘男人天生不会过日子。你们如今都不留胡子,干吗还要天天往外长,十足的浪费’正是这句话让我开始注意人类的‘胡须’问题。”

卓尔配合着打出第一张图片,是各种各样男人的胡须,八字胡,一字胡,仁丹胡,络腮胡,甚至有长达2.67米的胡须。高士朋说:

“胡须曾是人类雄性最重要的外部性征之一。它主要受雄性激素影响,因为睾丸酮能刺激毛母细胞生长。历史上有关胡子的趣闻轶事举不胜举。比如,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因为剃掉胡子,王妃不再爱他,离婚后改嫁有胡子的老公。为了王妃陪嫁的土地,英法两国争夺了300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子之战’。又比如图片上这个2.67米的世界最长胡须,主人是澳大利亚巴兰纳市市长,后来因踩到胡子不幸坠楼,为了男性美而壮烈牺牲。总之,在文明早期,胡子曾是男性美的象征。但随着文明的进步,逐渐淘汰了这种与野性相连的雄性性征。我查阅了大量统计数据,也到社会上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当今中国社会中,不留胡子的男性有92.4-94.5%;在全世界,由于有些地区的男人留胡子的多,这个数字降为75%左右—仍是相当高的。

“与之相近的一个问题是是女性的腋毛,我也一并说了吧。女人的腋毛也曾被当作性感的表现,在一百多年前的文学作品中还能找到对它的赞美。但文明社会中,女人几乎100%不留腋毛,在公众场合露腋毛被公认是不洁和不庄重。

“人类审美观的这种变化意味着野性的消退。它究竟是对是错,不是咱们能评判的,且不说它。但这种改变业已形成,并且无可逆转,这点谁都不会否认。可惜我们在思维上的惯性太重,对这个事实一直视若无睹,没看到它隐含的巨大商机。如果现在人类还是自然繁衍,那就什么都不必说了,咱们照旧用吉列剃须刀,每天不厌其烦地去消灭胡子和腋毛吧。但实际呢,人类早在20年前就迈入‘人工生产胎儿’时代,单单咱厂的流水线上每天都有十万件产品下线。这些婴儿使用人类父母的天然精卵子,但仔细剔除了遗传病基因。依我们厂对基因的操控水平,想生产出‘无毛儿’—这是我新造的技术用语,是对无须男性和无腋毛女性的简称—绝对不在话下,而且这种新产品一定会受市场欢迎。”

高士朋说到这儿,没等别人反驳,就连忙解释道:“当然,我们都知道那条人类大法—尊重上帝的设计。任何技术进步都不能违背它,我上面的设想也并没有违背。因为,是人类社会首先摒弃了胡子和腋毛,而我们只是被动地用技术手段来做出追认。换句话说,即使我们不做这件事,能不能改变今天的‘无毛现实’?不能。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去顺应它呢。”

说到这儿他停住了,注意观察林总的表情。林总现在一般不参加技术会议,但只要参加,最后肯定会由他一锤定音。虽然林总一向提倡技术民主,但他的权威过于强势,没人会违逆他的意见。此刻张主任也是同样心理,小高刚才说的理由不错,很雄辩—但严格说来只是诡辩。生产无毛婴儿,从本质上说还是改变了上帝的设计—但此前早就实行的“剔除遗传病基因”就不是改变?这个分界线并非截然分明,有一些灰色地带,对于这点,大家心里都心如明镜。不过,至少在公开场合,林总一向强调“尊重上帝的原始设计”,且看他对高士朋的创意会是什么态度吧。

林总平淡地说:“请继续。”

高士朋很鬼,听了这简单的三个字,马上吃了定心丸,知道自己的别墅八成是保险了。他按捺住内心的喜悦,笑着说:

“下面是工艺可行性论证,这部分工作主要是卓尔做的,请她讲。”

卓尔配合着图片,详细讲了无毛儿的工艺设计(因技术保密制度限制,本节内容从略),最后总结道:

“如上所述,去除男性胡须和女性腋毛并不困难,难的是在去除它们的同时,还要保留头发、阴毛和男人胸毛等。不过,我厂在20年的产品开发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只需对某条基因的某个位点进行某种操作,就能定向阻断性激素的某个通道,比如说,不让它通向男人下巴和女性腋窝,也就不会长出胡子和腋毛。这个新增工序的费用很低,据估计,无毛儿比普通产品的单件生产成本只增加区区15元。最后补充一点:上述工艺设计还没有经过动物实验,但进行了超级电脑模拟,模拟结果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