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第2/6页)

这些“建筑”的大小、每一个“滚筒”的尺寸……我的逻辑模块已经完全丧失了对这些数学概念的判断分析能力,尼雅动力装甲中的距离探测器自然也没能给出答案——它们已经超过了30公里的直线侦测极限;也就是说,从我所在的位置算起,一个猛子向下俯冲十公里都没法接触到哪怕最近的一个滚筒,所以它们应该不是什么视觉上的障眼法,而是货真价实的“庞然巨物”。如果以环带上的长桥与平台为参照进行推断,那些建筑最小的一座都有二十万吨级驱逐舰的规模,而每一根滚筒都是一艘家园级的殖民船,那么整个“沙漏”更是大得超乎常识,也许能塞下一整个行星系。

这种纯粹而又绝对的造物,它带给我、带给任何一个“凡人”的,没有愉悦,只是恐惧。

终于,合成人的心理自律系统监测到了我的恐慌,强迫着我迅速冷静了下来,甚至开始用一点点残存的“理性”,去思考这整个构造体的本质。

它毫无疑问超出了当代的建筑学太多太多,即便是最大规模的星桥,在它面前亦是不值一提的沙雕城堡,因此去思考它的建造方式毫无意义。不,不只是它本身的建造难度,仅仅是“建筑工具”就令人完全无法想象,更不要说材料——能够维持如此巨大结构稳定一亿年的材料,比通常的西帝人建材肯定还要强出许多倍,如果整个空间的外围同样也被某种固态物体所包裹,那么这层材质本身的质量和体积就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天文数字,制造这么一个东西所要消耗的成本,怕是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了。

更值得怀疑的,是它的位置——标的7是一颗接近银河系边缘的普通行星,本身并无任何特别之处,而眼前的这个空间,显然并不存在于行星的本体之上,它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于我们所认知的“宇宙”之中。而如果我的这个判断属实,那么讨论它的什么建造方法和建筑材料都是庸人自扰,能够去揣测的,就只剩下“它的目的”这一个问题了。

“边境”——我想到了之前不断看到的这个词语。如果这是一个“边境”,一个需要守护的“边境”,那么西帝人到底在惧怕什么?哪里是边境之内,哪里又是边境之外?

还是说,“边境”只是一个地点的代称?我正站着的这个地方,就是“边境”?既不是内也不是外,而是“边境之上”?

“霍卡?霍卡!你怎么了啊?看!那边!”尼雅的连声呼喊终于使我那热得发烫的逻辑模块有机会冷却下来,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望去,在前方“长桥”那光滑无垢的路面上,确实摆放了一个相当醒目,而又明显与这里格格不入的小东西。

穿越区区两百米宽的平台,竟然比预想中要困难,这个“沙漏”里的重力系数与遗迹内有着明显差别,时大时小,不甚稳定。从“沙漏”两边,似乎还有一阵阵的阴风流出,对穿着动力装甲的尼雅来说这可能不是大问题,但对于只穿着单薄防护服又失去了一条胳膊的我而言,要保持平衡就有些吃力了。

来到那个可疑物跟前,我们发现它是一面盾牌。

兰兆公司的产品总是如此特立独行,明明是军用装备,却设计得犹如玩具一样华丽繁复,比如这面卖点是自带正电子能量壁垒的“极光女神”,非要喷上贵族家纹式的诡怪图案,边角上也设计了相当花哨的支架与附件,看起来更像是展示用的工艺品而非兵器。

盾面上有些脏,一道道的黑痕说明它并不是刚出厂的新货,相反,它被人使用过——而且是以设计时的初衷那样被人使用过。

“是重原子核的残迹。”我将盾牌轻轻支起,“应该是挡下了突击步枪射击。”

挂点和握把的样式都十分特别,明显比人类用的通常款“极光女神”要细小得多。根据常识,这绝对是一面为克露露人量身定做的盾牌,但老陈科考队的9个人里,绝对没有任何克露露人的记录,而驻扎在标的7的空降兵是公司的直属精锐部队,都是清一色的人类,也不会有异族。

难道是枭12以前的同伴?莫非一直在向我们隐瞒着什么?他不久之前还找到过一个属于德美尔女性的化妆盒来着。

无论如何,冥冥之中,我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接近真相了——虽然并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