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5/5页)
种种喜悦、恐惧,以及所有各种情绪在我心里交织,这令我加倍地思念夏琳。要是在从前,她一定每五分钟就发短信来打听我和特雷的进展,还会如实向我汇报她正在和哪个男孩约会、想要和哪个男孩约会,以及/或者计划甩掉哪个男孩。我早已习惯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她,倾听她的意见。和她聊天总能令我觉得力量倍增,让我觉得自己其实比想象中要更能干。而眼下我的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使我更需要她的鼓劲。
有天晚上,等特雷离开后,我拿着电脑坐到了床上,打开Facebook搜索夏琳的个人主页。我知道只有和本人互为“好友”关系的用户才能看到她的完整主页,但她的有些照片应该是对所有人可见的。我心想只要能看到她的微笑,我的心情多少会愉悦一点儿。
然而我却没有找到夏琳的个人主页,这有些说不通。按理说,我转校到罗斯福高中的一年前,她就已经在Facebook注册了,正是她本人说服我也在网站上开设主页的。如果照科纳所说,最近的那次时间变换只波及了个别人群,那么夏琳生活中唯一的改变就是少了我这个朋友,她的个人主页不应该消失才对。
我在谷歌上搜索了“夏琳·辛格顿”和她的住址。结果什么也没搜到。我又去掉了住址,在她的名字后加上了“罗斯福高中”,仍然没有符合的结果。于是我决定试试搜她的哥哥约瑟夫。约瑟夫去年还是高三学生,一年内代表学校运动队参加了三项体育运动,他父母还在起居室里专门摆了张桌子,上面堆放着各种有关他的体育新闻简报。夏琳曾经酸溜溜地将客厅的那一角称为“约瑟夫祠堂”,但她爸爸却指出每次约瑟夫比赛,观众台上喊得最激动的就是夏琳本人。
华盛顿地区搜出了几条关于约瑟夫·辛格顿的结果,基本上都和体育有关,但他并不属于罗斯福高中。页面上显示的倒数第二条链接吸引了我的注意——那是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的一则婚礼告示,写着新人为“约瑟夫·辛格顿和费丽西亚·卡斯特”。婚礼于今年二月在第十六大道的赛勒斯教堂内举行,那正是我几个月前和夏琳一起去的那个教堂。我粗览了一遍文章,文中称费丽西亚的双亲均从小信教,这不奇怪,可接下来那句却让我大吃一惊:“新郎的父母,玛丽与伯纳德·辛格顿夫妇,自1981年起皈依赛勒斯教。”
文后还附了一张婚宴合照。约瑟夫穿着华丽的白色西装,显得高挑而英俊,他正一脸幸福地对着镜头眯眯笑,臂间挽着新娘。伴娘有三名,每个人的胸前都捧着一小束鲜花。其中,站在最边上的伴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于是点进了原图查看。眼前的她正露出浅浅的微笑,和我预想中会在她个人主页上看到的放肆大笑的形象不同,但我知道我没认错,这名伴娘就是夏琳。照片中,夏琳的左手上印着鲜明的莲花图案,粉色的花瓣模样格外显眼。
(1)原文为西班牙语。
(2)在空手道中,茶带仅次于黑带,为1~2级。
(3)1987年电影《公主新娘》中的情节,前文也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