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涅墨西斯(第12/14页)

“我们已经查过,同网络供应商签约的人失踪了。”

“怎么回事?”

联络员转述了日本方面负责反恐的机构——警视厅公安部外事三科的报告:“签约者债务缠身,已经失踪十年以上。当地警察怀疑,有人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了户籍,冒充失踪者,取得了IP地址。购买户籍是欺诈等犯罪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合同中登记的住址是东京北部平民区廉价公寓中的一个房间,警察在那里没有发现有人生活的迹象。无论是房屋租赁合同还是网络使用合同,用的都是失踪者的名字,根本无从查起。

“刚果这边查过没有?卫星通信服务使用合同是谁签的?”

“还是同一个日本人。”

鲁本斯暗忖,莫非这密码通信是古贺诚治和奈杰尔·皮尔斯所用?如果是这样,他们有何目的?

“难道国家安全局都无法破解密码的内容?”

“是的。他们使用的密码技术既不是RSA也不是AES,很有可能是一次性密码。”

鲁本斯马上就明白了。对称加密算法的一次性密码,已经被数学证明是不可破解的。这种加密方式之所以没有普及,是因为发信人和收信人必须在事前共有庞大的随机数,而这在现实中很难实现。现在使用一次性密码加密的通信,仅局限于美俄总统之间的直接通话热线。而刚果和日本进行通信的电脑里,一定有类似的密码系统。加密解密时使用的随机数,都提前储存在硬盘里。如果要破解密码,就必须搞到这组随机数。

“无法入侵用密码通信的电脑吗?”

“尝试过,但失败了。”

竟然有连国家安全局都无法入侵的电脑,鲁本斯不禁咋舌。

“能否在守护者计划中增加一项任务?”联络员说,“没收皮尔斯的电脑。只要将电脑中的随机数找出来,我们就能破解他们交流的信息。”

“好。”鲁本斯同意修正计划。反正守护者计划注定要中止。

力图整体把控计划的鲁本斯不得不承认,密码通信的存在令人不安。他开始怀疑,这背后有奴斯智力的支持。目前还只是猜测。敌人的手法异常高超,但只要识破了敌人的伎俩,就可以制订应对方案。

“继续刚才的话题。”联络员说,“是不是可以通过联邦调查局请日本警察配合行动,勒令网络供应商停止服务?”

鲁本斯接受了提议。只有消除不确定因素,计划本身才可控。

“就这么办。”

几天后,鲁本斯接到新的报告。锁定行踪不明者的IP地址之后不久,日本和刚果之间的密码通信马上就又恢复了。据说是用另一个假名开设的IP地址。鲁本斯觉得非常丢脸。可疑通信不仅没被切断,对方还觉察到了鲁本斯他们的存在。

“要再请日本方面配合吗?”

“不用了。对方多半会故技重演。继续监听通信,努力解读。”

“好。”

刚果和日本之间到底在干什么?为了整体掌握局势,除了展开信号分析外,鲁本斯还调动人员展开走访摸排。他向以美国驻日本大使馆为据点的中情局东京分局下达指令,招募当地工作人员,彻底调查古贺诚治这位学者。中情局列出了与博士有关系的人员名单,国家安全局对这些人进行窃听,选出有出轨行为的人,然后利用出轨证据和现金报酬威逼利诱,使其提供协助。代号以工作人员的职业命名,定为“科学家”。

然而,正当“科学家”开始秘密调查时,古贺博士却因为胸部大动脉瘤破裂而死。毋庸置疑,这是病死。接下来只有没收他留下的电脑。这台机器里,应该储存着破解密码通信所需的随机数。

这时,“梯队”窃听网又截获了新的猎物,搜索“Heisman Report”的人再次现身。这个人就是古贺诚治的儿子,一个名叫古贺研人的年轻人。这个研究生又开始了古怪的行动——在网上搜索肺泡上皮细胞硬化症这种绝症。而乔纳森·耶格的儿子所患的就是这种遗传疾病。

鲁本斯本以为诚治死后,刚果与日本之间的联系将就此中断,但诚治似乎将联络方法告诉了儿子。国家安全局成功截获的机密级别为“A”的情报是这样写的:

打开被冰棍弄脏的书。

古贺诚治死后,通过自动发信程序给儿子发了一封电子邮件,里面有这句话。古贺博士多半已经发现日本警察查封了一台服务器,预想到自己可能被拘捕吧。要破解这段简短指示,必然需要父子之间才掌握的某种信息。古贺博士预见到电子窃听的危险,于是采用了这一简单却有效的反情报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