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平衡(第2/13页)

“180亿!” 邓义光无奈地骂道。他环视四周,上下左右都被车死死地堵着,世界仿佛变成了由气垫车堆积起来的世界。

在国际宇航部寻找适居星球的计划彻底失败时,人体“冬眠”的研究正好进入人体测试阶段,而且进展具有突破性,于是所有媒体的焦点都转向了“冬眠”。邓义光读博的研究方向便是人体的“冬眠”,按照沿袭下来的目标,人体“冬眠”的研究成果应是运用于医药和太空旅行方面,可是谁能预料,这项研究最大规模的应用却是在解决人口问题上。

“地球只有一个,人口却爆炸似地疯长,我们能怎么办?外星移民?连最近的月球都没办法居住,谈什么移民?这些年,人类只会想着把领土扩大,为自身开拓更多的居住地,却没有想过,即使有地方住了,那资源呢?地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人越多,资源越少,而且环境污染也会越来越加重。……每个人都有传承和长寿的欲望,我们不能掠夺人类的权利,但是世界怎样才能达到平衡?”人口部的部长顿了顿,竖起右手的食指,掷地有声地说:“目前的方法只有一个:冬眠!” ……

“我们准备使用轮流机制,要把冬眠的人口始终控制在一个数量上,并逐年增多,初始数量计划是2个亿,这样明年实际运动的人口就减少了2亿。2亿啊,把这个人口数量减少下去,可以节约多少资源,可以让地球减少多少负荷!”……

“事实证明,人体在冬眠后的反应与动物类似,抗菌抗病能力比平时有所增加,到翌年苏醒以后不但新陈代谢会恢复正常,而且行动会更加灵敏,身体内的一些器官甚者会有返老还童的现象。无疑,冬眠对人体是有益的,我们用了两百多年时间,研究激发人类的冬眠潜能,在今天,终于使得它得到了最大效益的用处!”……

邓义光回想着人体冬眠动员大会上汪部长的讲话,慰心地笑起来。在人体冬眠正式启动的那一年,汪部长带领一席人,率先示范,成为第一期进入冬眠的人类,冬眠的时间是七个月。在今年,冬眠的时间已延长到了十一个月,全球“冬眠人”的数量已从最初的2亿人增至到10亿人。

2、庆典上的碰面

冯琛是第一个提出脑神经网络理论的人,三年前因在脑神经网络上的重大突破他荣获了诺贝尔生物学奖提名,其成就在于他提出人体进入睡眠状态时,会自动开启一种神经网络,这就如同无线网络一样,每个人的脑神经都将接入巨大的神经网络体系之中。三年来,除了工作外,冯琛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猫”在实验室里不断地验证这个理论,但这事只有邓义光知道,因为私自用实验室的数据做其他实验是非法的。

邓义光赶到冯琛的实验室,那里却空无一人,打电话给冯琛也没有人接,他一肚子猜疑,不知道冯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第二天一大早,他去实验室找冯琛,但得到的回复却是冯琛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回家去了,当然他家里肯定没人。一个月的病假?邓义光倒吸一口气,从他认识冯琛以来,就从没见他请过假,他给人的印象就是那种只能生活在实验室里的人,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是实验室的人,死是实验室的鬼,他怎么可能无缘无故请假呢,而且还是一个月这么长的时间,他去干什么了?冯琛扔下那句“我要给你看看我的理论怎么被验证的,哈哈……”,然后就彻头彻尾地消失了。邓义光担心一个月后冯琛也不会出现,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一周后是“冬眠人”诞辰十周年庆典活动,邓义光受主委会邀请参加,作为重要嘉宾,邓义光深感荣幸。在他记忆里,算上这次他才参加过两回这样的庆典活动,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年开展庆典活动时他都不在场,好不容易等到今年才有了第二次参加的机会。周年庆典活动是唯一能把“冬眠”界的精英们全部聚集起来的节目,所以其意义重大。但邓义光并不在乎能与多少精英交流,他在乎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薛雪。

薛雪是邓义光读博时的小师妹,可惜只知道钻研学术的他错过了追求薛雪的大好机会,如今弄得自己依旧单身一个,而心爱的女人早已为他人之妻。邓义光是完全可以借用校友会或其他学术交流的理由来见见薛雪的,但他不想给薛雪带去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只要非公事之名,他都不会私下约见她。上次参加周年庆典活动是六年前,也就是说不知不觉他已经六年没见过薛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