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又见时间(第3/4页)
最后,科幻小说通过使用未来科技探索了未来影响当下生活的可能性;未来的科学很可能比现在先进得多,这个概念也因此显得更加可信。有时它会以喜剧的形式呈现,例如未来的设备偶然地传送到我们所在的时代。威廉·泰恩在《儿童游戏》中想象一种“造人”设备跌进了某人的生活,结果他用它肢解了自己。亨利·库特纳则在《通基》[36]中想象了一种看起来像是电视机的致命监控设备。西里尔·考恩布鲁斯在《小黑包》[37]中更加严肃地讨论了未来物件意外来到现在的可能性:一位医生的自动医疗包落到了一个庸医手里,他最终因为滥用它奇迹般的力量而丢掉了性命。对这一概念最触动人心的探讨来自亨利·库特纳和C.L.莫尔的《人间好时节》和《好难四儿啊,那些鹁鶸鸲子》[38]。在《人间好时节》中,一群不同寻常的人们聚集到一间小旅馆,直到故事最后,生活在当时且注定要死去的主角才发现,这些人来自未来,他们专门到访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前正经历“人间好时节”的世界。在《好难四儿啊,那些鹁鶸鸲子》中,一名遥远未来的科学家测试了一个时间旅行设备,将他孩子的几件玩具送回到我们的时代。玩具掉进了一个家庭,那里有一男一女两个小孩,他们用玩具来训练自己的头脑,最终转变成为不同层面的存在(之前的一次实验让另一些玩具落到了爱丽丝·李德尔的手里:刘易斯·卡罗尔为她写了《爱丽丝梦游仙境》,其续集正是这篇小说的题目出处)。
自从威尔斯发表《时间机器》以来,关于时间的小说中最具影响力的也许是天体物理学家和科幻小说家格雷戈里·本福德在1980年创作的《时间景观》[39];他用自己的理论物理学知识想象了一种将信息传递到过去的方法。故事的驱动力是生存:1997年的一次藻华爆发威胁到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于是剑桥大学的科学家试图警告60年代的科学家这一问题,好让他们改变让藻华成为世界性问题的根源。解决方式是利用快子,一种存在于理论中的粒子,科学家们推测它的速度必须比光速更快;它允许科学家们向宇宙中的特定位置发送信息,在那里,地球仍然处于60年代。但是1997年的科学家必须避免发送完整的信息,因为他们害怕如果问题被彻底解决,他们的世界将不复存在,而他们也就无法再发送这条能够拯救地球的信息(祖父悖论)。这本小说影响深远,甚至有一整套科幻小说丛书都以它命名[40]。
快子也许并不存在;即使它们存在,我们也无法发现。时间机器也许同样如此。若想探索过去,最好的时间机器也许是记忆,尽管它时而出错且转瞬即逝。而若想探索未来,最好的时间机器是科幻小说及其作者和读者们的想象力。
詹姆斯·冈恩
James Gunn
美国科幻作家、编辑、研究者和评论者,曾编辑出版影响深远的《科幻之路》六卷选集。他于1983年获得雨果奖的“最佳相关作品奖”,2007年获得美国科幻作家协会授予的“达蒙·奈特纪念大师”称号,2015年入选科幻奇幻名人堂。建立堪萨斯大学冈恩科幻研究中心,该中心每年负责颁发约翰·坎贝尔纪念奖以及西奥多·斯特金纪念奖。
[1]The Reign of King George VI: 1900——1925, 1663
[2]Louis Sebastien Mercier, Memoir of the Year Two Thousand Five Hundred, 1771(该书原文为法文,原名《2400年的备忘录》,早期的英译本将“2400年”改译成了“2500年”。)
[3]Stanley Waterloo, The Story of Ab, 1897
[4]Jack London, Before Adam, 1906——1907
[5]H. G. Wells, A Story of the Stone Age, 1897和The Grisly Folk, 1921
[6]J. H. Rosny, The Quest for Fire, 1911
[7]William Golding, The Inheritors, 1955
[8]Washington Irving, Rip Van Winkle, 1819
[9]Edward Bellamy, Looking Backward from the Year 2000, 1888
[10]H. G. Wells, The Sleeper Awakes, 1910,修订自他更早的作品《当睡者醒来时》When the Sleeper Wakes
[11]威尔斯的作品没有采用现在美国科幻行业的四类篇幅分类法(短篇、短中篇、长中篇、长篇),只是简单分为长篇和短篇,类似冈恩科幻研究中心每年颁发坎贝尔纪念奖(长篇)和斯特金纪念奖(短篇)的篇幅,大致以40000单词为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