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第6/7页)
上校弹弹手指,重力加速度又回来了。一半,四分之三,全部。伴随着飞船角度的变化,他们在三维空间里做出各种旋转、加速动作。想让他迷失方向。增加难度。无所谓,他担心的不是这个。
要做到这一点,他就得进入神游状态,完全不做自己。他已经快要进入不是自己的状态了。白痴天才关闭了各种认知功能,通过暂时削弱他的大脑功能,令他不再是他。但进入量子神游状态,意味着不做任何人。他已经逃避神游很多年了,还为此背井离乡。他的手在颤抖,他把手夹在胳膊下面。大家都在看着他。看着他。别看着我。
“我需要虫洞磁感线的数据显示图,越详尽越好。”他轻声说道。
眼前的仪表板消失了,代之以一组图表,衡量着磁场的强度、形状和质地。
“我能改改设置吗?”他说,“我需要让数据显示得更有逻辑性。”
“琼莱号”的电脑为贝利撒留临时创建了一个有限访问账号,他开始重新配置显示图设置。改动之后,显示图达到的信息数量级远超飞船导航员所需。磁感线的温度、曲率、磁极化、电阻和表面自由电荷密度的模式,通过复杂的几何结构相互反映。
重力再度消失,相对速度为零。伊坎吉卡站在他身旁。
“接下来你要做什么,阿霍纳?”她问。
“我需要你们耐心等待,起码在我要求你们这样做的时候。”见伊坎吉卡气呼呼地哼了一声,他又补充道。
在量子理论发展的早期,科学家和哲学家曾经激辩过量子波函数的含义,想搞清楚量子态叠加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一个电子可以同时通过两条狭缝,这意味着什么?原子级别的现实世界很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最著名的体现就是薛定谔的猫,那只纠缠在量子世界不确定性之中的猫,其命运取决于观察者的观察动作。有些人认为,假设那只猫真的同时处在双重状态——既不死也不活——那么它就变成了量子世界的一部分,因为量子就是这样的双重状态。还有人认为,是实验本身创造了新的多重宇宙,其中一个宇宙里的猫死了,而另一个宇宙里的猫还活着。这两套理论都附带了太多的条条框框,谁也无法最终胜出。如果真的有一方已经胜出了,那么量人和贝利撒留可能就永远不会被创造出来了。
人们发现,意识是造成量子系统坍缩成明确结果的元素。量人项目因此而诞生。作为主观具有意识的生命,人类永远无法直接观察量子现象。只要他们一看,猫要么是死的,要么就是活的;电子在实验中要么通过这条狭缝,要么通过那条狭缝。只要人类一靠近,叠加和重叠的可能性就会消失。人类的意识将可能性转变成了现实。量人项目的目标,本来是通过改造,让人类能够随心所欲地舍弃自己的意识和主观,从而避免量子现象因为人类的观察而坍缩。
在贝利撒留看来,进入量子神游状态的过程仿佛是站上一面跳板,独自站在水面之上,投下自己的倒影。自我的熄灭和消融就在水中等待着。向下一跃,就变成了环境的一部分,变成太空、星星和虚空,不再是具有体验能力的主体。向下一跃,就意味加入那样一种类事物的行列:只是一系列规则和算法的集合,而没有心智,就像昆虫和细菌。进入神游状态,自己就变成了包含在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之中的无数事件之一。他的胃一阵痉挛。他已经站在了跳板上,凝视着自己在水面上的倒影。已经有十年了,他没有从跳板上跃下过。
能够进入神游状态的量人屈指可数,还要付出巨大的艰辛才行。对于他们来说,尝试进入神游状态就像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崖。经过改造的本能可以帮到他们。遗传学家已经加强了模式识别和好奇的本能,通过一代代基因工程改造,让这类本能变得像自我保护的本能那样强烈。
在贝利撒留身上,他们超越了原本的目标。他对学习和理解的渴求,跟他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样强烈。他不能依赖自己的本能,它可能让他送命。无法预料当意识熄灭之后,他的大脑会做什么。神游对他来说是危险的。但是,此时此地,已别无选择。他需要一个正常运作的量人,而身边除他自己之外再没有另一个。他引发了神游状态。就像关掉了一个开关,贝利撒留这个人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