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涟漪中的星球(第4/15页)
听到她的话,卢昊蓦地停下了脚步,“多重宇宙”,这个词似乎深深地触动了他,让暮色中的他有些心慌意乱。“噢……按照霍金的理论,在宇宙的开端,源自虚无的量子起伏创生出了许多小泡泡,每一个小泡泡就是一个微型宇宙,然而绝大多数泡泡在微观尺度就坍塌掉了,只有少数的宇宙能够侥幸存活下来、膨胀开来……”这一次,他迟疑着说道。
“另外那些少数成形的宇宙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叶苇小心翼翼地追问道,这是她所好奇的地方,她想象着,无数个版本的平行宇宙就如同无数镜像中的镜像,在另一个宇宙中是否还存在着另一个“叶苇”?此时此刻的“她”是否也在思索这般玄之又玄的问题呢?
“这谁又能说得清楚呢……”这一刻卢昊的嗓音变得很是低沉,“我们所公认的极早期宇宙的大爆炸模型也仅是一个勉强自治的假说,霍金模型中那些同时膨胀出的多重宇宙就更加虚渺难证了。”
“难道说就真没有什么途径能够证实它们吗?”她侧头注视着卢昊。此刻的他一动不动地斜靠在石栏杆上,凝重的暮色映照在他轮廓极深的脸庞上。他凝思着,过了许久,才从沉思中醒过来,幽幽地说道:“或许引力波可以办到。”
“引力波?”
“是的,引力波从宇宙创生最初的一瞬就弥散开来,只有引力波能无拘无束地穿行所有的维度,宇宙间没有什么介质能够阻挡它。这样一来,如果我们真能捕捉到那些宇宙暴涨时期生成、至今仍荡漾在我们宇宙之中的引力波,我们兴许就能够谛听到最早期的宇宙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这就是你研究引力波的原因?”
“……谈不上研究,毕竟我们从未真正捕捉到过引力波,对引力波的研究至今还停留在理论之上……说来惭愧,时至今日,对于引力、引力波,人类依旧知之甚少,人类甚至还未测量过力程在十微米以下的引力效应,谁又能断言极微观尺度的引力仍然遵循宏观尺度上平方反比的公式?……没有弄清引力的特性,包括弦论在内的诸多宇宙模型终究只是一堆修筑于沙滩之上的雕塑。”说完,他艰难地微微一笑,夜色中的他似乎正在慢慢恢复先前的从容。
叶苇被他的话题深深吸引住了,“关于引力波,你能再告诉我些什么吗?”
卢昊点了点头,于是在夕阳最后的一抹余晖中,卢昊开始娓娓讲述起关于引力波的传奇。传奇最早可以追溯到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宇宙四维时空作为一个统一的实体,其局部的任意一次波动,都将引起时空结构的波状振荡,这就是引力波——广义相对论方程确凿无疑地存在这样的解。与电磁波一样,引力波也以光速传播并携带能量。宇宙生命历程中每一次痉挛颤动、恒星的创生与坍缩、中子星的合并、黑洞的形成,甚至宇宙初始的大爆炸,都将在宇宙浩渺的时空海洋中扩散出阵阵引力波涟漪。20世纪70年代,约瑟夫·泰勒通过对脉冲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间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理论上,引力波是能够通过灵敏的探测器检测时空的收缩与伸张捕捉到的,然而,令引力波探索者头疼的是,我们所身处的宇宙是如此“坚硬”,且引力波如同水波一样会在传播路途中逐渐变弱,以至于如脉冲星合并这样的事件所产生的剧烈的时空波动,抵达地球时已变得异常微弱,捕获它是一件极其棘手的事情。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卓越的科学家投身到了引力波探测这一激动人心的领域中,以天才的智慧建造了多个构思精妙的探测器。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引力波探测的前驱韦伯就曾宣称自己的探测器捕捉到了引力波,然而事后证明他的统计结果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一直到今天,引力波的探测仍面临诸多无法回避的困难,比如探测器所在地存在的形态各异的振荡源,地震、浪潮、车辆,甚至人类的脚步所引起的微小地表波动,都会给引力波探测带来无尽的干扰。
说到这儿,卢昊不禁冲叶苇一笑,他告诉她,自己所在的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探测站就是因为几十公里外的伐木场,不得不在寂静的夜晚才运转起庞大的探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