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贝莱星(第29/33页)

无论索拉利也好,奥罗拉也罢,乃至她曾经去过或在超波上看过的任何太空族世界,上面的居民似乎都没有那么扎实——就好像一团气体。

对,气体,就是这个字眼。

太空族世界上面的人类,不管人数多么稀少,照例会散布到行星各个角落,好像气体分子充斥整个容器那样,仿佛太空族有着彼此排斥的天性。

其实还真是这样,她闷闷不乐地想,例如太空族就总是排斥她。在索拉利长大的她,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排斥。即使当她初到奥罗拉,疯狂地体验性爱那段时期,其中最不愉快的记忆仍是不得不彼此靠近这一点。

例外的——例外的只有以利亚,但他并不是太空族。

贝莱星则不一样,也可能所有的殖民者世界都不一样。银河殖民者总是黏在一起,周遭虽有广大的土地,他们宁愿任由它荒芜——或说空无——直到人口逐渐增加,将它自然填满为止。殖民者世界是由人类聚落所组成的,这些聚落像是大大小小的石头,而不像气体。

为什么会这样呢?多半要归咎机器人!它们降低了人类的互赖性,填充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隙。人类彼此间原本存在着自然的吸引力,机器人却将它阻绝,于是整个社会崩解成了一片散沙。

一定就是这样。索拉利是机器人数量最多的世界,阻绝效应因而最大,那些互相分离的气体分子——也就是索拉利人——最后变成了惰性气体,彼此几乎再也没有任何关联。(她不禁纳闷,索拉利人到哪里去了?他们现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此外,长寿也是因素之一。如果你明知过了一两百年之后,任何情感都会变质——或者,明知自己死去之后,挚爱的人还要伤心一两百年——你怎么还会想跟任何人有情感牵绊呢?因此,人们逐渐学会摆脱情感的牵绊,把自己隔绝起来。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短寿命的人类而言,生命的新奇感就没有那么容易消逝。随着一代又一代的迅速交替,这份新奇感被一代代传下去,从来没漏接过。

上次她向丹吉抱怨——说她再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或学些什么,她已经体验过和想象过所有的一切,从此只能过着无聊透顶的日子——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当时她还并不知道,就连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面对那么多听众,简直就是人山人海;而自己竟然能对他们侃侃而谈,并且听到他们以欢呼作回应;最后还能和他们融成一体,感觉到了他们的感受,成为这个巨大生命体的一部分。

她不只从未体验过这种事,甚至从未梦想到自己能有这种机会。她空有那么长的寿命,却是多么贫乏无知?还有多少新奇的体验,是她根本没有能力幻想到的?

丹尼尔突然轻声细语地说:“嘉蒂雅女士,我想是船长正在叫门。”

嘉蒂雅回过神来。“那就让他进来吧。”

丹吉一进来便扬了扬眉。“这样我就放心了,我本来还担心你可能不在家呢。”

嘉蒂雅微微一笑。“那么说其实也对。我深陷在回忆里,差点出不来了,我偶尔就会这样。”

“你很幸运,”丹吉说,“我的回忆都很肤浅,陷不住我自己。你愿意去奥罗拉了吗,夫人?”

“不,还是不愿意。我刚才陷入回忆的成果之一,就是仍想不通你为何非去奥罗拉不可。不会只是为了把我还回去吧,任何一艘上得了太空的货船都能执行这项任务。”

“我可以坐下吗,夫人?”

“当然可以。你这么问是多此一举,船长。我希望你别再把我当成贵族,这样真的很累。如果你是为了暗示我是太空族才装着这么客气,那可就更糟了。事实上,我宁可你叫我嘉蒂雅。”

“你似乎急着摆脱你的太空族身份,嘉蒂雅。”丹吉边说边坐下来,还翘起了二郎腿。

“我宁愿把这些没意义的身份通通抛在脑后。”

“没意义?别忘了,你的岁数是我的五倍。”

“说来奇怪,我一向认为那是太空族一个相当恼人的缺点。我们何时能抵达奥罗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