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丹尼尔(第9/10页)
他根据书名,选了几册应该和历史有关的,而匆匆浏览一遍之后,他便断定吉斯卡替他找的都是青少年读物,不但文字浅显,还配上大量的插图。他不禁怀疑,这是否反映了吉斯卡对自己智商的评估——抑或是单纯针对他的需要。贝莱想了想,随即下了一个结论:吉斯卡是个毫无心机的机器人,他这么做自有道理,不该怀疑他抱有羞辱自己的意图。
他定下心来,尽量将注意力放在书本上,却发觉丹尼尔也拿着阅读镜陪他一起看。他这么做纯粹是出于好奇吗?或者只是不想让眼睛闲着?
丹尼尔从未要求翻回任何一页,也从来没有开口发问。想必,基于机器人对人类的信赖,他对读到的东西一律照单全收,不允许自己生出任何疑心或好奇。
在此期间,贝莱仅仅问了丹尼尔一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和他们读到的内容无关,而是由于他对奥罗拉阅读镜不太熟悉,想知道该如何下达打印的指令。
偶尔贝莱也会暂停一下,走到隔壁的小舱房。那是一处解决各种卫生需求的隐密场所,因此无论是在地球或奥罗拉(后者是贝莱从丹尼尔口中获悉的),都毫不避讳地使用“卫生间”这三个字来标示。不过,身为大城居民的贝莱一向使用有着一排排便斗、马桶、洗脸台和淋浴间的大型卫生间,那间小舱房却只能容纳一个人,令他有点不知所措。
而在阅读过程中,贝莱并未试图记住书中任何细节。他并不打算成为奥罗拉社会的专家,也不是想要通过这方面的考试,只是希望读出一些感觉罢了。
比方说他注意到,这些由历史学家所撰写的青少年读物,虽然一律使用歌功颂德的笔法,可是书中那些奥罗拉的先圣先贤——在星际旅行早期从地球飞到奥罗拉的首批移民——仍是不折不扣的地球人。他们的政治形态、他们的纷争方式,以及他们所作所为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有地球的影子。就某个角度而言,奥罗拉上所发生的一切,可说是重演了数千年前地球上某些原始地区的移民史。
当然,在这段过程中,奥罗拉人并未发现或遭遇任何智慧生物,因此这些来自地球的入侵者,不必烦恼到底该用人道还是残酷的手段对待“原住民”。事实上,这颗行星上原有的生物少之又少,因此人类得以迅速到处生根,而人类所驯养的动植物,以及无意间带去的寄生虫和其他微生物,也在最短时间内遍布了整个世界。除此之外,当然,这些移民也带去了机器人。
由于未曾遭到任何阻力即轻易征服这个世界,首批移民很快觉得自己就是它的主人。最初,他们将这颗行星称为“新地球”,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是人类所开拓的第一颗“系外行星”,亦即第一个太空族世界。而它也是星际旅行的第一个具体成果,是崭新纪元的第一道曙光。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切断了和地球的血脉关联,并采用罗马神话中曙光女神的名字,将这颗星重新命名为“奥罗拉”。
所以说,奥罗拉就是曙光世界,而首批移民更开始刻意宣称自己是一种新人类的始祖。过去的人类历史都是漫漫长夜,直到奥罗拉人抵达这个新世界,白昼才终于来临。
这个伟大的事实(或说伟大的自夸)开始逐渐扩散到所有的命名、所有的纪念日、所有历史人物的评价。最后,它成了无所不在的信仰。
后来,其他太空族世界陆续诞生,它们的移民有些来自地球,也有些来自奥罗拉,但贝莱对这段历史的细节并未多加注意,因为他关心的是大方向。他注意到,由于发生了两点重大改变,使得奥罗拉人和地球的关系因而被拉得更远。其一是他们越来越让机器人融入生活中各个层面,其二则是他们的生命不断延长。
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先进和多才多艺,奥罗拉人对它们的依赖也越来越重,但从未达到不能自拔的程度。这点和索拉利不同,贝莱记得那个世界的人类非常少,机器人非常多,而奥罗拉的情况并非如此。
但依赖性还是逐渐升高。
在阅读过程中,他尽可能抓住直觉的领悟,以及趋势和一般性——结果他发现,在奥罗拉上,人机互动的每一步进展似乎都和依赖性息息相关。甚至“机器人权”这个共识的建立——亦即逐渐废弃丹尼尔所谓的“不必要的区别”——也是一个突显依赖的迹象。在贝莱看来,奥罗拉人之所以对机器人越来越讲人道,似乎并非由于认同广义的人道精神,而是他们不想承认机器人的机器本质,于是干脆将两者一视同仁,这么一来,人类必须依赖人工智能这个令人不快的事实就消失于无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