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可避免的冲突(第8/11页)

过去数十年的一切变化,皆未能改变“北方”是全球经济主宰这项事实。

因此,在拜尔莱所见过的官方界域地图中,唯有麦肯日的版本画出了整个地球,仿佛表示“北方”无惧于竞争,无需特别强调自己的显著地位。这个事实,几乎便是一个夸耀的象征。

“不可能。”麦肯日一面喝着威士忌,一面以倔强的口吻说,“拜尔莱先生,我相信,你没有受过机器人技师的训练。”

“没错,我没有。”

“嗯。这个嘛,秦修林、勾马和齐葛思苏斯卡也都没有,在我看来这实在是大不幸。地球居民有个太普遍的看法,认为总协只需要具有组织的长才、兼容并蓄的胸怀,以及和蔼可亲就行了。但如今这个年头,他也应该了解机器人学——请别介意我这样说。”

“我不介意,我同意你的说法。”

“比方说,根据你刚刚讲的那些话,我猜你是在忧心最近世界经济的小小脱序。我不知道你怀疑些什么,但过去曾有人想到——他们应该知道得比你多——万一有错误资料输入机体会怎么样。”

“会怎么样,麦肯日先生?”

“这个嘛,”这位苏格兰人挪了挪屁股,叹了一口气,“搜集来的所有资料,都会通过一个复杂的筛选系统,由人工和机器做双重检查,所以这种问题不太可能发生。但我们暂且忘掉这点——人容易犯错,也容易堕落,普通的机械装置则容易出现机械故障。

“问题真正的重点,在于我们所谓的‘错误资料’,是指和所有已知资料不一致的那些。这是我们判断正误的唯一依据,对机体而言也是一样。比方说,假如你命令它,根据七月平均气温为五十七华氏度的资料,指导爱荷华州的农业活动,它是不会接受的,它不会给出任何答案。并非由于它对那个特殊气温有任何成见,或不可能得出一个答案;而是因为,根据历年来输给它的所有资料,它知道七月平均气温为57度的机会趋近于零。因此,它拒绝接受这个资料。

“唯一能将‘错误资料’强行输入机体的办法,是把它藏在一组自圆其说的完整资料里面,其中的资料一律含有巧妙的错误——不是微妙到机体侦检不出来,就是在机体的经验范围之外。可是前者超出人类的能力,后者也几乎如此,而且随着机体的经验一秒秒增加,后者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小。”

史蒂芬・拜尔莱将两根指头放到鼻梁上。“这么说,机体不可能被人动手脚——那么,你又如何解释最近这些错误?”

“亲爱的拜尔莱,我看得出来,你直觉地犯了那个最大的错误——以为机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让我对你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在棉纺业这一行,负责采购棉花的人员个个经验丰富。他们检验棉花的手续,是从许多捆里面随便挑一捆,再从那捆中抽出一簇。然后,他们用眼睛观察那簇棉花,用手抚摸它,用舌头舔它,还把它梳得起毛,说不定这时还会倾听那阵噼啪声。经由这些手续,他们便能决定这捆棉花的等级——总共有十来种等级。而交易的价格,以及棉絮的混合比例,都是根据他们的检验结果而定。好,目前为止,机体还不能取代这些采购员。”

“为什么?相关资料当然不会太复杂吧?”

“或许不会,但你指的是什么资料?没有任何织品化学家知道,当那些采购员抚摸一簇棉花时,他究竟在检验些什么。想必是纤维的平均长度、它们的质感、光滑的程度和特质、缠在一起的方式等等。总共好几十个项目,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下意识地一一衡量。但这些检验的定量特性却都是未知数;甚至某些检验的本质或许也是未知数,因此我们没有东西可以输入机体。而那些采购员也无法解释他们自己的判断,他们只能说:‘这个嘛,看看它,你看不出来它是某某等级吗?’”

“我懂了。”

“像这样的例子无穷无尽。毕竟机体只是工具,它替人类分担一些计算和诠释的重担,以加速人类进步的步伐。人脑的工作仍旧保持不变——发现需要分析的新资料,发明有待测试的新概念。可惜‘人本协会’不会了解这一点。”

“他们反对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