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7章 国庆大朝会与两国暗斗(第4/6页)

王君临本想直接采用后世军衔制度,但经过兵部和军府结合这个时代部队实际特点和时代文化特殊性,综合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军衔制度并不适合,最后王君临与聂小雨商议之后,又与李靖等人一起研究分析,决定将后世军衔制度和这个时代军勋制度相结合,实行大安国独有的军勋制度。

武官除了本身品级职务外,以军勋品秩决定服色、俸禄、资历等………从大将军至最末的都尉共是十二阶。

结合当前大安国军职和主要职位人员具体细化如下:

将军分为大将军、上将军、中将军、少将军四级。

其中大将军为从一品,兵部、军府主官和十大军团主将为大将军。

上将军是正二品,军府和兵部副职、十大军团副将为上将军,特战队的大队长张天冈为上将军。

中将军和少将军分别对应原来隋朝军制中的郎将和果毅都尉,主要是十大军团下属各个营头主将或者副将。

而将军之下的军官,王君临懒得再想新的名字,直接以后世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划分。

此外,在军官以下未入流的士兵又分为高级士官、中级士官、低级士官、上等兵、下等兵,总共五级。

如此精细的划分,也是军队进一步职业化的体现,是为了清晰部队上下级关系,提高平时和战时服从命令的意识,从而提升作战和训练效率,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振将士的上进心,保持部队足够的士气。

………

………

转眼间,又是大半年时间过去,大安国和唐国都遵守约定,表面看似相安无事,边防军队也没有越界挑事。

当然,暗中练兵备战,努力提升军力,准备粮草之事肯定是一直在做着。

但是,自从大安国国庆前夜王君临遭受刺杀之事后,双方谍战如火如荼,所用手段也是无所不用其极。

特别是大安国这边沈果儿派了无数精英探子和高手打探唐国那神秘的武器装备生产基地,想验证唐国是否已经具备生产火药武器的能力。可是,效果一直不是很明显,反而折损不少人手。

而唐国那边派了不少杀手妄想刺杀大安国这边的重臣,但效果同样不好,往往还没有动手,便被大安国这边察觉,然后被反围杀,折损了不少高手。

此外,最近安全府发现,唐国那边在教育、民生、法制等很多方面极力模仿大安国,百姓虽然远没有达到大安国这边很多地方安居乐业的程度,但日子也越过越好,而且李世民很擅长聚拢民心,让大安国这边惯用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一些暗中布置效果没有以往那么明显。

特别是在秦岭深山中的两处敌后根据地被唐国的人查了出来,派大军围杀,损失惨重。

而且,对于擅长学习敌人的优点,从而反过来对付敌人的李世民,肯定不会漏过“发展敌后根据地”这等妙招。

只是,王君临是以这一招起家的,又擅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怎么会没有防备,李世民派了不少人暗中在大安国各地搞事情,都没有成功。

最后,李世民盯上了西南边的南诏六族。

之前打梁国的时候,王君临定下大的战略,沈果儿带领安全府上下全力实施,火怀明具体操作,利用南诏六族搞事情,牵制梁国。

再后来南诏六族没有控制住贪婪心,想趁机扩大地盘,被王君临派尉迟敬德带领老虎军团狠狠的给揍了几次,损失惨重,甚至连之前国中之国的地位都没有了,直接被王君临派人强行编户入册,成立南诏郡,南诏六族之人也彻底的成为了大安国百姓。

王君临虽然吩咐朝廷相关衙门和南诏郡的太守制定了一系列安抚、汉化南诏六族的策略手段,这大半年来效果也非常好。

但是,耗时都至少也要数年之久才能彻底化去南诏六族所有百姓对大安国的仇恨,让他们彻底认同自己是大安国百姓。

而李世民在这个时候,派人前往南诏族搞事情,却也是目光如炬,手段狠辣,和当初王君临让沈果儿在南诏六族搞事情其实是一个道理、一个策略。

若是李世民成功在南诏六族搞出事情,在一年多之后,两国大战时,南诏族若是再叛乱一次,势必要牵制相当一部分大安国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