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一只昆虫会将人领到哪里(第4/6页)
这就是贝内迪表兄的想法。可是,从他那高高的向前突起的额头,到他那极长的鼻子尖,这是一段很长的距离。这个无拘无束的小昆虫有多少路径可以选择啊,它完全可以爬到其他任何地方,比如它可以爬向贝内迪表兄的两耳,也可以爬上他的前额——这些地方都远离了这位昆虫学家的视线,而且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它随时都可能再次飞走,飞出这间茅屋,让自己消失在阳光下,因为无疑它更习惯生活在那里,而外面还有一些正在嗡嗡叫的同类吸引着它。
贝内迪表兄心里就是这样对自己说的。在这位昆虫学家的一生中,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激动人心的时刻。一种非洲六脚昆虫,一种新品种,或者至少说是一种新科目的六脚昆虫,甚至是一种新亚种,现在正在他的头顶上,只要这只昆虫再向他的眼睛的方向走近1英寸,他就能看出它属于哪个科目和哪个种类了。
无论如何,贝内迪表兄的祷告一定被垂听了。
这只昆虫在他那半光秃的如同野生灌木般的头顶穿行了一会儿,然后开始向他的前额和头发的边缘爬下来。这使贝内迪表兄内心充满了希望,因为这只小虫子很可能会一直爬到他的鼻子顶部。既然它能爬到鼻子顶部,为什么不会继续向下爬到鼻子尖上呢?
“一定会爬到适当的位置,如果是我——我肯定会继续往下爬。”这位杰出的昆虫学家心想。
真的,任何一个人处在贝内迪表兄的位置,他肯定会照准自己的额头猛拍下去,一掌拍碎这只令人讨厌的昆虫,或者说至少也要将它赶跑。一个人能够清楚地感觉到一只六脚虫在自己的皮肤上爬来爬去,不要说不怕被它咬一口,只要能够一动不动,大家就要承认这个人具有高度的英雄气概了。过去的斯巴达人曾经允许狐狸咬自己的胸脯,古罗马人曾经用手指夹起燃烧的木炭,贝内迪表兄的控制力并不比他们逊色,而且他无疑继承了那两位英雄的勇敢。
这只昆虫在绕了二十多圈后,终于爬到了贝内迪表兄的鼻子顶部。然后,它在那里迟疑了片刻,这使得贝内迪表兄全身的血液都涌到了胸口。那么,这只六脚昆虫是要向上爬出表兄的视线,还是要继续向下爬呢?
六脚昆虫爬了下来。贝内迪表兄感觉到,它那毛茸茸的脚在向自己的鼻尖方向移动。这只虫子既没有向左也没有向右,它停在了这位博学的昆虫学家的鼻翼之间,正在他那微微翘起的鼻梁下方,而那个地方正适合承载眼镜的重量。
这只昆虫爬过表兄鼻梁上的小坑——那是可怜的表兄那丢失的眼镜多年压出的凹痕,然后正好停在了他那长鼻子尖上。
这只昆虫选择的位置非常有利。在这个距离,贝内迪表兄正好可以集中两眼的视线。他的眼睛可以像两只透光镜,从两侧投射到昆虫身上。
“全能的上帝啊!”贝内迪表兄情不自禁地大叫了一声,“这是一只鞘翅虫!”
好了,他真不应该大喊大叫,他只能在心里默想这个问题。可是,这个期望对于一个极度热情的昆虫学家来说,是否要求太高了?
一只鞘翅虫正站在自己的鼻尖上,它长着宽大的翅膀——正是一只在南非已经灭绝的昆虫种类!一个极为罕见的昆虫标本!如果不让他大声欢呼,那是不可能的。
不幸的是,这只鞘翅虫听到了他的叫声,而且几乎立刻又听到了一声喷嚏。这个喷嚏振动了昆虫正在站立的鼻尖。贝内迪表兄希望能够得到这只昆虫,于是他伸手猛地一扑,可是抓到的只是他自己的鼻子。
“可恶!”他大叫了一声。可是,他随后表现出一种非凡的冷静。
他知道,这只鞘翅虫只是感到有些不安,也就是说,它只是飞走了,并没有逃跑的意思。他跪在那里,看见这只小虫正在距离他的眼睛不到10英寸的地方,犹如一个小黑点轻快地在一束阳光下飞来飞去。
显然,这是个很有利的情况,这只小昆虫的姿态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研究。但是,贝内迪表兄必须不停地盯着它,不能让它在自己的视线中消失。
“如果抓住这鞘翅虫,可能会有弄伤它的风险!”贝内迪表兄在心里对自己说道,“不行!我必须先跟踪它!我要好好欣赏欣赏它!我会有足够的时间抓住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