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十六章(第3/4页)

静静听着的居民们并未打断这个可怜的人的话,这些断断续续的自白似乎是不由自主地自他嘴里出来。史密斯走过去打算安慰他几句,可他急忙向后退去。

“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他叫起来,“我是否拥有自由?”

“当然,自由一直都属于你,朋友。”工程师回答。

“谢谢,既然这样,我们就再见吧!”他发出一声大喊,然后像疯子般跑开了。

纳布、潘克洛夫和赫伯特跟着往森林里追去,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地回来了。

“我们还是让他去吧!”赛勒斯·史密斯说。

“我想他大概是不会回来了。”潘克洛夫叫着说。

“不,伙计们,他会回来的。”工程师回答。

这样过了几天,可是史密斯依然认定这个不幸的人早晚还是会回来。这似乎是他的预感。

“悔恨的心情使他体内的野性最后一次发作,”他说,“然而重归孤独也会压制他的野性。”

在此期间岛上的各种工作仍在继续,畜栏和眺望岗都是一派忙碌景象,史密斯想到了要在畜栏开辟一个农场。赫伯特也把从达抱岛上带回的种籽播种下去。居民们让高地成了一片宽阔的果园,手上总是有忙不完的活儿。因为种植下的蔬菜愈发增多,很多草地将被改为园地。所幸海岛上其他地方还有很多野草,不至于让野驴饿到。他们将深水环抱的眺望岗改建为菜园,因牧场不怕猿猴和野兽来侵袭,所以迁到了山岗以外,也不需要什么保护。

11月15日,第三次收割来临。他们在十八个月前只种下了一粒麦,然而现在拥有了一块多么广阔的麦田啊!第二次种下的是60万粒麦,现在却收获了五亿粒麦,也就是四千蒲式耳!

他们现在有着充实的粮食,每年播种十蒲式耳所得的收成就足够人畜食用。他们在十一月份的后半个月完成收割之后,就开始把庄稼变成人可食用的食粮。他们手里的小麦还不是面粉,所以需要一个磨坊。第一个瀑布已经成为制毯厂的动力源,赛勒斯·史密斯只好把第二个瀑布作为磨坊动力的目标。经过商讨,他们决定在眺望岗上建一个简单的风磨。制造风磨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儿,可以肯定经常会有来自海上的微风吹到面临大海的高地上。

“用不着多说,”潘克洛夫说,“还是风磨比较有趣,这样能让我们周围的风景愈加迷人!”

为了制造风磨的骨架和机械,他们开始去选择木料。湖北边的几块大石头正好可以拿来做磨石。气囊上那些未用完的布料则可以拿来做风翼。

赛勒斯·史密斯把模型做好之后,就把磨坊地址选在家禽场稍偏右一些的湖岸上。一个扇轴被几根结实的木料支持着,风磨的骨架安装在上面,这样全部机械就可以在风向带动下一起转动了。纳布和潘克洛夫按照工程师的模型进行着木匠的工作。

没过多久,一个圆柱形的亭子就在选定的地点树立起来,屋顶是尖的,看起来很像一个胡椒瓶。铁夹子牢牢地把四根风翼保持着一定角度固定在中央轴上。亭子中的各种机械都已造好:一块固定的磨石和一块活动的磨石;一只方形的大木槽,上大下小,可以让麦粒从底下漏到磨石上;一个用来把麦粒慢慢灌入磨眼的振荡槽;可以筛出面粉留下麸皮的筛粉机。他们有着趁手的工具,磨坊的机械也很简单,关键就看他们所需的时间了。

12月1日,全体成员都参加建设的磨坊终于竣工。潘克洛夫一如既往地非常满意自己的工作,磨坊的设备无疑非常完善。

“现在只需一场好风,”他说,“我们就可以顺利地磨麦子了。”

“没错,”工程师说,“潘克洛夫,可这场好风千万不能刮得太大。”

潘克洛夫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

“难道不是风刮得越大风车就转得越快吗?”

“其实不需要它转得过于快,”赛勒斯·史密斯说,“根据经验,风翼每分钟所转的次数是风在每秒钟走的尺数的六倍时,磨坊的工作量将达到最大。风以每秒钟24英尺的速度,可以让风翼在一分钟内转16次,转得再快其实也没有必要。”

“东北方正好吹来一阵微风,”赫伯特叫起来,“立刻就可以帮我们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