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一个大胆的建议(第3/4页)

“我们在途中或许会遇到很多意外发生的障碍,当加利亚的速度忽然消失,气球可能会化为灰烬。我也很难把握以后的情况,可是我认为最安全的方法还是在地球与彗星碰撞前离开地面。”普罗科普又说。

“即使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塞尔瓦达克上尉说,“我们也应该试一试。”

“可是,我们没有充足的氢气填充气球啊!”铁马斯彻夫伯爵说。

“我们可以用热气球,”普罗科普答道,“我们在空中只停留一个小时就够了。”

“好,热气球,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热气球!”塞尔瓦达克激动地说道,“可是用什么来做气球的外壳呢?”

“我想,我们可以用“多布里纳号”上的布帆来做,不仅结实,而且柔软。”

铁马斯彻夫伯爵对船长助理的才智大加赞赏,本·佐夫也极为兴奋。

普罗科普提出的这个方案真是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但是他们既然处于这样的危急关头,也只能不顾一切了。

不过,他们必须精确地计算出两颗星球碰撞所发生的时间,最好没有一分一秒的差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个计划的万无一失。塞尔瓦达克上尉的任务是想方设法从罗塞特教授那里探听消息。

船长助理普罗科普负责带领大家制作气球。

一切工作立刻开始着手进行。这个气球一定要足够大,大到足以容纳“温暖的国土”上的二十三位居民,至于在直布罗陀和休达岛上的那些英国人,既然他们不愿意来,那就随他们好了。

为了使大家脱险的可能性更大,普罗科普还想出很多办法使气球在空中漂浮的时间更长一些,以便碰撞发生后,人们有时间来寻找一个适当的着陆点。普罗科普决定在气球中放些干草或秸秆,以维持气球内的空气供热。气球内的供热是必不可少的。

“多布里纳号”上的船帆早已放在大岩洞的地道里。大家把这些帆布拿出来,将它们剪成很长的布条,为了防止漏气,还在上面涂上了一层漆。漆是从“汉沙号”的存货中搜出来的。船长助理普罗科普亲自做了一个模型。人们一起动手,按照这个模型,将那些布条缝在一起。俄国水手做这项工作显得十分得心应手,他们耐心地教着那些西班牙人怎样缝制。

这项工作,除犹太人艾萨克和帕米兰·罗塞特教授之外——罗塞特认为这是很乏味的——包括小尼娜在内的所有的成员都参加了。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但塞尔瓦达克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罗塞特教授询问有关两颗星球碰撞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罗塞特教授变得越来越难以接近,因为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他已搬回原来居住的那个小山洞里。他整天把自己关在里面,不让任何人进去。塞尔瓦达克上尉曾试探性地向他询问过一次,但他根本不予理睬,因为他根本就不想回到地球上去,所以也不愿在回去的问题上帮大家的忙。

塞尔瓦达克只好耐心等待合适的机会,以便再一次向教授提出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于此同时,加利亚一直在向太阳靠近。在加利亚人看来,地球的轮廓已经变得越来越大了。彗星在11月行进了23600万公里,到12月1日,它到太阳的距离将只剩下31200万公里。

气温急速回升,随之而来的是冰冻的海面开始破裂。这是一个壮观的场面,可以很清楚地听见冰块破裂的声音。一条条细流开始徜徉在山坡上,几天之后,这些细流就化作了一道道激流和瀑布奔涌在山间,而山中的积雪早已经不见了踪迹。

空中开始出现云朵,很久不见的风也徐徐而来,吹拂着空中的云朵。看来,过不了多久,雷雨就会随风而至。加利亚星球又将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

但是,随着冰雪的消融,在那个小海湾里,一场灾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多布里纳号”和“汉沙号”彻底毁灭了。冰板爆裂的时候,“多布里纳号”和“汉沙号”距离海面仍有大约30米的距离。随着冰层逐渐解冻,船体下的巨大冰块开始下沉并出现倾斜,正像北极洋的冰山那样,冰块的底部由于不断受到温度较高的海水浸泡,随时都有可能与船体脱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救出两艘船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