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矿主(第2/5页)
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要有很好的创造几不可能,但他很喜欢思考的过程,更希望将自己的最后几十年,仍然奉献给数理,无论是否有回报。
正因为如此,姜璜更加的喜欢讨论会的现场,在这里,每次他都能触碰到思维的闪光。
几名擅长化学的先生们早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制造硝化甘油和大规模制造硝化甘油,是完全两个概念。像是民国时期的纯碱制造,号称工业的基础,其制造技术被牢牢把持在少数几家外国公司手中,无数化学家倾尽毕生精力进行研究——所谓的研究便是工业制法,至于实验室生产,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都能随意掌握。
姜璜静静的听着,不轻易发表他的意见。
现在的程晋州团队,与正常的哥本哈根团队,已经有了一些区别。因为当年的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只研究物理,且着重于量子物理这一新兴事物。
而在大夏,星术士们的研究方向不同,讨论的内容自然不同。之前的时候,大家尚会将内容局限在数理方面,但随着程晋州的鼓励,如今的化学与机械也成为了讨论的主要内容。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科学没有极大发展的时候,想要单独的研究某种东西是任性的行为,程晋州倒是愿意让讨论自由起来。
只要坚持讨论,任何人都能在任何时间加入和退出一个讨论组,这样的方式,似乎更有利于发挥星术士们的天才。
经常会有研究数理的星术士,说出一点机械方面有用的东西,后者免不了也会对前者有所帮助。
姜璜给自己调整了一个好位置,招手令星术士学徒递给自己一杯茶,然后慢慢抿了起来。
程晋州进场后就坐在姜璜星术士身边,向他问过好后就掏出笔来记录。认真参与讨论既是伊苏先生的要求,也是实际的需求,如此才能保证自己在星术士中的影响力。
在大夏,权利或许能够维系官场和军队,却不能维系星术士之间的关系。
听了一会,姜璜忽然问程晋州道:“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讨论?”
“谁的?”乍然发问让程晋州一愣。
“燃烧的本质。”姜璜说的是化学组的内容,他轻轻的敲击着笔杆,道:“星洲的星术士,早些年也尝试要提取出燃素来,但始终都没有成功……”
“您相信燃素说吗?”
姜璜笑笑道:“我对此方面的内容不太熟悉,所以想听听你的意见。”
“还以为您真的是专心于微积分。”程晋州调笑了一句,道:“燃素我是不相信的。”
“那金属煅烧实验呢?”
两个人说的算是一项有名的错误。在化学界早期,人们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微粒既能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又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作为验证,有人尝试着煅烧金属,并精确称量,结果发现金属变重了。
于是“金属+燃素=灰烬”的说法就很受人们的相信。
现在我们知道,金属煅烧增加重量,是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与金属形成化合物,从而增加的氧的量,可是在17世纪的时代,人们却会相信它是燃素存在的证据之一。
程晋州无心加入这场大辩论之中去。因为关注化学的人不多,同时也因为推翻燃素说是目前的条件所不具备的。历史上的罗蒙诺索夫,之所以能推翻燃素说,主要依靠的是两点——质量守恒和精确的定量分析,此二者都不属于17世纪的先生们能完成的范畴。
另外,他也不想更显眼。
眼看着成员们正在激烈的讨论,程晋州不由摇头道:“热是运动引起的,热量就能够引发燃烧,我们的星阵也能证明这一点,燃素这种东西是实际中不存在的。”
“我们也许只是没找到它。”姜璜靠着椅子笑道:“曹丰最近不是发现了更小的生物?我们总会有办法看到更多的小生物的。”
程晋州笑而不答,准确的证明的确麻烦了一点。倒是曹丰和金喜的实验令人惊艳,他们已经开始研究起细胞的组成,诸如叶绿素等等,都进入了命名过程中。
能够想到,这是能获得不少贡献点的行为。
说话间,埃尔温从他所在机械组爬了过来,催促道:“程先生,您要想办法弄到更多的工人了,再等下去,我的实验都没办法进行下去了,我们刚刚讨论到,要制造更大的蒸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