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8/10页)
“我目瞪口呆,但又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胡说八道深感厌恶,同时这也激起了我巨大的希望和好奇——还有遗憾,这对我妈来说太迟了。”斯坦利抿着他的酒。
“经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我起床时有了一个庞大构想。尽管我玩世不恭,但我希望参与这件事。我读了所有我能找到的关于大脑扫描和上传的资料。我了解了很多,但也包括这样一个事实:这并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
“如果确实能实现的话。”马尔克插话道。
这位广告人挑起了染黑过的眉毛。“有好几个网站专门讨论这个主题,连同大量伪科学。但我也确实了解到有些著名的科学家也对此抱有希望。或许有一天,这是能够实现的。这就是我决定联系默曼阿莫尔公司的原因。
“这家公司在几年前创业,经营网上讣告业务。实际上,这是殡仪馆的一个副业。不久他们便开始经营珍藏记忆的电影业务。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一位年老的父亲或母亲到电影工作室录制他的人生故事。他们甚至聘请一位个人历史学家指导整个制作过程。公司对影片片段进行编辑,再加入老照片和背景音乐,发布在网上。他们把这称为‘数字化墓碑’。这是一个很好赚钱的业务,再加上广告链接。所以很快他们就有竞争者了。”斯坦利耸了耸肩。
“后来,默曼阿莫尔有人想出了一个聪明绝顶的主意:干嘛不把他们的服务包装一下呢?客户在相机前回忆完往事以后,他们可以记录下他们的脑电波。当然了,他们得额外收取费用,并留下似是而非的承诺:总有一天,这些脑电波可能有助于‘重现’这个人的精神世界。”斯坦利笑了一声。“数字化复活。”
马尔克很震惊。科恩菲尔德博士实际上是因为这种说辞上钩的吗?
“没有哪个出名的科学家把他们当回事。但是这个承诺本身是这么的令人兴奋,使公司的销售额飙升。他们开了几百家加盟店,一度成了华尔街的宠儿。直到公司老板做过了头,碰上了倒霉的‘金融风暴’,公司股票下跌。菲茨杰拉德就是在这个时候把这家公司抢到手的。他一向有抄底专家,以及四两拨千斤能手的名声。他确实给运营带来了规范。股价也回升了一些,但也只有一点点。”
斯坦利用手擦了擦自己的肿泡眼。“这给了我机会。我约他见了面。”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表明当时他一定兴奋得不得了。
“我告诉他,他广告里的承诺听上去就像胡扯。我告诉他,‘你没法让顾客相信这些承诺,除非你自己相信。说服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花钱。你得资助一些正儿八经的脑部扫描研究。’”
“那可是烧钱的事啊。”马尔克说。
“菲茨杰拉德也是这么说的。我告诉他,他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顶顶大名的顾问,炮制出大量关于实验的论文。还要尽可能找些令人兴奋的消息,发布在网站上,并且能够在广告里有话可说。如果他让人看起来是认真做这件事,他的销售额可以是现在的三倍。
“然后,我提出愿意来为他工作,一年只要付我一块钱,如果销售业绩攀升,再给我加薪。”
“真是个价儿。”
“当然了。菲茨雇佣了我。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理查德科恩菲尔德加盟,担任顾问。我创办了一份简讯杂志,招募了一些公关人员,并推出了新广告。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销售额就变成原来的五倍。菲茨杰拉德也成了忠实的信徒。他采纳了我的建议,把他三分之一的新增利润投入到正规研究上。销售业绩增长得更快。”他笑了。“我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加薪。”
“这是个精彩的故事啊。”马尔克说。
“这才只是开始呢。”斯坦利喝干了手里的酒。“我想,星期一我会见到你的。”他挥了挥手,往吧台走去。
佩林说:“一个广告人放弃成功的事业,投身于科学研究,这种事可不常见啊。你可能需要再考虑考虑他的提议,帮他们写些稿子好了。”
“我会尽量保持开放的心态。”马尔克说。然后他就走开了,希望能找到莫莉。
几分钟以后,他看到她正与出版商和他的妻子聊天。他一看到她那诱人的,几乎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侧影,就心潮起伏,涌起强烈的渴望,从胸腔里一直到喉咙下面都隐隐作痛。她发现他在看着她,就挥手叫他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