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绳记事(第5/8页)

可是我很担心。

接下来的一次远足,我带索博去了哈佛的赛克勒博物馆,那里有个古代亚洲艺术展。我略微知道一点萳族的历史,他们是在铜器时代从中国北方迁到现在的地方的。我想,他也许愿意看看自己的祖先所创造的古老陶器和青铜祭器。

博物馆里没什么人,我们安静地四处游荡。玻璃展箱里一口巨大的三足圆形青铜锅吸引了索博的注意力,他曳着步子逐渐靠近。我紧随其后。

这口青铜锅叫做“鼎”,上面刻有许多汉字和装饰性的花纹,还有些别的东西,一层更精细的图样,盖住了较为光滑的表面部分。我念出展箱底部展品卡片上的文字:

“中国人用丝绸和其他细布包裹青铜器,便于储藏。随着一个个世纪过去,包裹物的经纬线纹路会长存在铜绿之中,即使织物本身早已腐烂殆尽。我们对古代中国纺织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这些痕迹。”

我请我们的翻译把这段话读给索博听。索博点点头,脸紧贴玻璃,想看得更清楚一点。博物馆的一个保安走了过来,但我挥挥手,告诉他:“不碍事的。他眼睛不好。”

“谢谢。”索博后来对我说,“他们的丝线没有用来写字,所以那些纹路没有什么含义。但是我仔细地追寻它们的脉络,我能听到它们的声音,虽然很微弱。能得到一个聆听这样远古智慧的机会,哪怕我不能理解,依然是一份厚礼。”

接下来的一次练习里,索博成功地折叠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链。就像是他得着了什么额外的灵感一样,突然之间一切全都顺当起来了。我们用了几条更复杂的链来重复实验,而他解决这些所花的时间甚至更短了。

我觉得他现在比我还要高兴。

“什么东西变了?”

“我不知道怎么解释,”他说,“在我们的结绳法里,彼此距离很远的绳结互相之间并不影响,但在你的游戏里却并非如此。那些中国青铜器上留下的声音帮助了我。纺织图案是由一条丝线反复在自己身上打结而构成的,但一旦纺成了一个网络,单个绳结的张力可以传递到四面八方,甚至其他很远的结也能感受得到。这让我明白了我该怎么考虑这个游戏,该怎样改变我对结绳的了解才能让图样和新规则相配。那些远古的声音确实有很多东西可以教我,但我得先知道怎么去听。”

我不在乎这堆神秘主义的胡话是什么意思,只要最后管用就行。

我们在电脑上重放了他的这次练习,抽象出他的动作,推断出他的决策,系统化他的尝试,把这一切汇编成一个算法。这一步绝非无关紧要,需要大量的创造力和艰苦工作才能把索博的直觉精炼成明确的指示。但是有了索博的动作来当导航灯,穿越无尽可能性的黑暗之海变得可行了。

我好容易才忍住冲动,没对董事会说:“早告诉过你们了。”

索博提醒我,我还没有兑现我的承诺。我们已经一起工作了几个月,而我全神贯注于进展,以致完全忘记了那个承诺。我感到很尴尬。

我给克里斯打了个电话。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和我在同一个实验室,现在他在埃纳迪农业公司工作,这家公司以品种丰富的转基因大米而闻名。

我向他解释了我想要的品种:耐旱,耐高海拔,适应酸性土壤,高产,最好对常见的东南亚害虫有抗性。

“我有几个品种可能适合,”克里斯说,“但这些品种很贵,而我们一般不喜欢把种子卖到缅甸这种地方。不光是政治风险,亚洲大多数地方对知识产权一点也不尊重。我可不想看到整个国家在种我们的稻米品种而不交钱。你知道的,警察和法庭根本不顶事,而雇打手来确保专利权在农民中推行的话,要是上了晚间新闻那可就不好看了。”

我恳请克里斯帮我一个忙,并保证帮助处理知识产权的问题。

“我们可能不得不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未授权种子的问题。”他说。

萳族人需要这些米,我想。世界正因他们而改变,而他们需要帮助。

我陪索博回到他的故乡,帮他把几袋稻种扛上山。这肯定是个有趣的景象:矮小的亚洲探险家领头走在回家的路上,而我扛着重担,脚步迟缓地跟在后面,像个奇异的夏尔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