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外观、运用状况、工程外带设施(第16/16页)
原来二人是从自由女神岛专程过来的。
走也将妙扶起来让其坐到哈丁的彗星上,自己则跨坐在亨德森的彗星上,紧紧抱住他的背包。两名NASA飞行员无视复杂的重心变化、两个人的重量以及乍起吹到高空中的冰粒疾风,以完美的编队飞行方式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走也心里充斥着感叹与安心,说不出话来。
亨德森说道:“大概三十分钟前,你们的多功能建机来到避难所外边,隔着墙说明了你们俩的情况。真是对不住。没想到在发出避难通知之前,居然有人在环形山里。正想赶过来,又赶上太阳活动警报,只好瞄准月全食的空当过来实施营救。”
“你们难道不是瞄准了过来看好戏的吗?”
走也长叹一口气。亨德森报以欢快的笑声,但走也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我们俩差点就死在这儿了。要不是逃跑时机把握得好,恐怕早就连着宇航服一块儿烤焦了。你们为什么要做那么离谱的实验?”
“有人提出了一个关于ENG的有力假设,说是ENG会利用月面的元素增殖。增殖需要能量,但是永久阴影区的冻土能源潜力极低。热能、电荷、光、风,什么都没有。如果在那种地方都能增殖,给足光线的话,岂不就能观察到它们茁壮成长的样子吗?”
“那种实验不是已经在地球上利用样品做了好几百次吗?”
“这里有地球上无法复制的实验条件——六分之一的重力。在地球上的唯一一次增殖还是因为地震导致重力加速度发生变化时观测到的。”
走也倏地想起来确实如此。
亨德森继续讲道:“但是,把样品带到自由女神岛之后结果没有任何变化。这样一来,样品和环形山的ENG之间的差异就只剩一项,那就是一群ENG的绝对量。”
“所以,你们就给本家ENG喂足了饵料,是吗?真是的,你们美国人,就喜欢硬来。”
“二百五十年来可不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吗?”
亨德森一本正经地开着玩笑。无奈,走也只能苦笑。
“真是一次惊险的意外,还好没有出现伤亡。话说,ENG会怎样——”
“快看那个!”
妙大喊一声。大家纷纷将视线转回斜坑附近。
随后,这一天最长的沉默开始了。
建设作业——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开始了。数百根金色的柱子矗立起来,数百根金色的横梁相连其中。数千张网挂在柱子上,形成数千堵墙。无数的凉台、无数的屋脊、无数的尖塔目不暇接地不断出现。以光线的焦点——直径三十多米的区域作为奠基地点,如同巨船、如同堡垒,又如同大树树枝一般的东西正呈东西方向不断壮大。
正在这时,宛如微速摄影一般令人瞠目结舌的成长突然停下了脚步。四十张闪光卡片相继撤离雪原。加热试验中止,集光镜的焦点被转移开了。伊甸环形山短暂的白昼宣告结束。
留在原地的是高十五米、长轴长达五百米、浮于黑暗之中、壮丽却未完工的城堡——出自非人类之手的圣堂。
对眼前的景象一直梦寐以求的亨德森和哈丁静静地将火箭彗星悬停在上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不和我建的东西一模一样吗?……”
妙说出了当时现场的唯一一句话。
译注:栅极意为由金属细丝组成的筛网状或螺旋状电极。本书中,作者将出现在月面的神秘栅极设定为可通过吸收电荷实现生长增殖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