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整对象用地的调查及通告(第2/24页)

“哦?然后呢。”

“让机器保持零维护也非常重要。设计的时候就将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件排除在外。之所以没有配备使用压缩机的热泵和容易泄漏的氮气填充润滑剂,那是出于这个考虑。如果实在无法避免,也要保证能用配件简单地更换掉。那六台建机,不论哪一个部分,甚至连履带部分,都可以在不借助辅助工具的条件下进行更换。”

“原来如此。”

“最难的是将这样的新车体结构压缩到五吨的重量。这是绝对条件,如果超过五吨就无法运到月球。”

“怪不得机器看起来那么单薄啊。”

老人抖了抖手腕。

“当然也不是一味地越轻越好。如果太轻的话,车体会被掀翻。”

“被什么掀翻?”

“地面。”

司机调皮地笑了起来。

“地球上的建机之所以又重又大是为了处理重型机材而故意加重的。如果太轻的话,建机本身就会翘起来。在月球上,这种情况更为极端,一挖掘地面,建机就被弹起来了。所以,需要堆积月壤来加重。既保证车体的强度,又保证车体足够轻以使得能用火箭运载。——我们好好地秀了一把自己的本事。”

“原来如此啊。听到了吗?妙。”

“好厉害啊。”

少女轻轻点了点头。那反应远说不上感动得身体颤抖。司机挠着头心想,也许女孩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吧。

忽然,他的可穿戴电脑响起了呼叫声。司机回复完毕,转过头来看着两位客人。

“测试已经开始了。二位看该怎么办?”

“我们就在这里观看。”

女孩说完,倚靠在吉普车的发动机盖上。老人不像是看风景,反倒像保护少女一般,和少女站在了一起。司机无可奈何,只好跟着站在旁边。

在此之前,一直在眼皮底下自由活动的多功能建机开始一齐朝同一个方向进发。

目的地是堆放在试验场角落的,和冰箱一样大小的混凝土砌块堆。多功能建机先是伸出和叉车一样向前的货叉,分别举起砌块。然后,组成一个纵队,以时速两千米左右的速度慢慢地开动。

大家都以为建机要用砌块来建房子,没想到它们竟然往洼地外侧走了。前方是一片荒地,荒地上摆放着车体一半大小的岩石。

进入荒地后,队列几乎没有减速继续前进。岩石都很大,无法越过去,每次碰到无法前进的情况时,建机就会巧妙地驱动两边履带前前后后地倒来倒去,最终从岩石中间穿过去。

不久后,排头的建机遇上了一个尤其巨大的岩石,而且它左右两边都有岩石,无法迂回穿过。碰到死胡同了,建机车队暂时停了下来。

不一会儿,排头车和二号车开到旁边,先把砌块放在了一旁。

之后,有趣的一幕发生了。

在面积只有大约三辆多功能建机大小的死胡同面前,两辆建机不停地倒车调整,横着排好。就在大家还在惊叹车辆排得多整齐的时候,两辆建机同时将货叉插进大岩石底部,慢慢地将岩石抬了起来。

一辆建机可能做不到,但如果是两辆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在它们的通力合作下,岩石开始倾斜并最终滚到边上,路打开了。

多功能建机传感天线杆上的摄像头不停摇着头。过了一会儿,估计是判定可以完全通过了,两台建机才重新装上混凝土砌块,恢复原来的队列,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般通过了岩石堆。

老人劈劈啪啪地鼓了一会儿掌。

“无线电控制做得挺好的啊。很难吧?”

“嘿嘿,不是无线电控制。没有人在操作哦。”

司机像是说出了一个埋藏了很久的秘密。

“它们都是自律行动的机器人,那根电缆只是在传输电力而已。”

“哦?机器人?”

“建设作业初期,都是没有现场施工人员的无人作业。即使想从地球用无线电进行操作,电波从地球到月球往返需要近3秒钟。如果一不小心遇到崩塌等紧急情况时,根本来不及进行紧急操作。所以才全部设置成计算机化。其实,相比车体开发,这才是最大的挑战。”

司机十分喜爱地看着六台建机。看来,他应该也参与到了开发过程中吧。

“多台车辆完美地联合作业,遇到紧急情况时能自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