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输机械的开发和设施的特性(第7/19页)
说完后,他回头看着泰。
“怎么样,综合上述这些因素大概可以运输多少吨?”
泰抬头看着天,默算了一阵,之后皱起眉头说道:“要运送两百吨的货物的话,首先需要一百吨或者两百吨的辅助设备。之后,把人送上去还得再送回来,凭现在的技术,一个人也要五吨左右……五十人的话,就是两百五十吨。大概是这么多人吗?”
“项目初期每年送十人上去,最终人员规模为五十人。”
“如果这样算的话,十年内大约送一百人以上?那就是五百吨。合计要往月球运送八百吨的重量,换成低轨道重量的话就是四千吨。每吨运输费用三亿日元多一点,也就意味着……”
“一兆两千亿日元……”
玲花的声音有些沙哑。走也看着她的侧脸说道:“对得上么?”
“和报价差不多。”
玲花看着电脑遗憾地回答。之后,两个人相互看着对方。不知不觉两人竟熟稔了起来,难免有些不自在,于是又硬生生地把头低下来,开始小声商量。
“怎么办?果然还是超过了预算。”
“社长给我留了一张王牌,你看。”
玲花抬起头看了一眼,镇静地说道:“刚才聊的都是老式火箭,对吧?”
“是的,不过,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无论是低轨道还是月球飞行,所使用的火箭都是一样的。现在我社只有H-3C火箭。”
“现在是这样没错,不过贵社应该在计划研发新型火箭吧?”
“新型火箭?没在研发那种东西啊。”
“特洛菲发动机。”
天龙GT会社的二人肩膀像抽搐般颤抖了一下。玲花心中暗喜:“果然有用。”
“确切地说,应该叫可变式推进方式复合发动机(Transforming Powersource Hybrid Engine)。听闻贵社正在研发该发动机,刚才泰先生也有提到。”
“您从哪里听说的?”
“啊,信司,等一……”
八重波还没来得及阻止泰,他已经先上钩了。玲花微笑着说道:“消息源恕我无可奉告。”
“看来确实有这样的发动机啊。”
“嗯……有是有,不过,还没公开。”
“感谢您如实相告。如果能开发出这款发动机的话,费用是不是可以大幅降低?”
“如果按预想的情况来看,是可以降低一些……”
八重波一下说不出话来,脑海中正飞快地计算得失。特洛菲发动机是能让天龙GT会社起死回生的一项计划,研发过程非常隐秘。这个由泰提出的绝佳方案甚至让八重波赌上了自己的人生。
八重波心想着哪天能制造出搭载这款发动机的火箭。但是,天龙GT会社现在身陷资金短缺的泥沼,照这样下去,好不容易想出来的方案最后也会成为泡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要么通过政府同意后引入外部资本进行研发,要么就做最坏的打算把特洛菲发动机的技术转卖掉。美国或者欧洲应该可以替自己实现这个愿望,但是他和泰不可能参与到其中。
能把这些情况向二人和盘托出吗?搞不好这两个人只是假装外行,实际上却是商业间谍?八重波已经考虑到这个地步了。
但是,玲花接着继续说道:“我们不谈预想。如果可以实现的话,我们来承担开发费用。”
“你们来承担?”
“是的,伊甸会社出钱。”
“您觉得会耗资多少?开发新型火箭是成品价格的十倍,可不是十亿、二十亿就能解决的。”
“两百亿都不是问题,只要能生产出这种发动机。加上量产效应,应该能把发射费用压缩到原定的两百分之一吧。这样算下来,一兆两千亿就能降到六百亿。即便加上开发费用,我们也不是承担不起。”
“您都算得一清二楚了啊……”
“社长,我想起来了。”
泰凑到八重波的耳边说道:“刚才她说的就是我学生时代写的论文。当时虽然提交给了任课老师,但是研究生院网站上只挂出来论文摘要,几乎没人看正文。搞不好有人看过后记下来了。”
“连那个都给翻出来了啊……看来这二人不是说着玩的。”
八重波犹豫不决,伊甸会社和御鸟羽综建看来是玩真的。八重波担心的不是他们了不了解这些内容——海外的宇宙开发机构肯定比他们懂行得多,而是他们会不会帮忙研发,以及他们是否像自己一样非常想去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