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第4/14页)
上述部队全都不属于这个理想中的师的指挥序列,所以我要考虑的只有我们这些猿人,看看领导我们都需要什么。
这个想像中的师有10,800人,分散在216个排中,每个排都有一个中尉。每三个排构成一个连,需要72个上尉。每四个连构成一个营,需要18个少校或是中校。六个团需要六个上校,可以构成两到三个旅,每个旅都需要一个少将,再加上一个中将当老总。
加在一起,官兵总人数为11,117人,其中军官317名。
这支部队中没有空缺,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位军官都指挥着一队人马。军官占3%。在现实生活中,机动步兵部队的军官的确只有这个比例,只不过职位安排略有不同。事实上,很多排是由军士长指挥的。另外,为了完成必不可少的参谋业务,许多军官头上都“戴了不止一顶帽子”。
即使一个排长也需要“参谋”——他排里的中士。
有时没有中士他也能对付;没有他,他的中士也可以应付。但一个将军却必须有参谋。这个工作量太大,他戴不起这么一顶“帽子”。他需要一大群计划参谋和一小队作战参谋。因为军官的数量总是不够,所以他旗舰上的部队指挥官数量增加了一倍,作为平时的计划参谋。他们都是从机动步兵中最擅长数理逻辑的人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最后,他们还要率领自己的部队空降。将军则和一组作战参谋一起空降,再加上一小队机动步兵中最凶悍,反应最为迅速的伞兵。他们的职责是在将军指挥作战时,保护他免受粗鲁的陌生人打扰。有时候他们成功了。
除了参谋配置外,任何一个建制大于排的单位都必须有一名副指挥官。但是军官的数量总是不够,所以只好立足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凑合应付。要填补每一个空缺,一个军官只从事一份工作,那么军官的比例就会成为5%——但3%是我们的上限。
和机动步兵永远无法达到的5%理想值相比,历史上很多陆军任命了10%的军官,甚至高达15%——有时竟能达到荒谬的20%!
听上去像是个神话故事,但它却是事实,特别是在××世纪。军官数量比下士还多,士官的数量又超过了士兵!这是什么样的军队啊!
那只能是个输掉战争的结构。如果历史能说明什么的话,一支机构庞大、官僚盛行、组织臃肿的军队,它的大多数“士兵”从来不打仗。
再说“军官们”,如果不指挥作战,他们干什么?显然是无足轻重的工作:军官俱乐部管理军官、宣传鼓动军官、体育运动军官、公共信息军官、娱乐活动军官、运输军官、法律军官、随军牧师、随军助理牧师、随军助理牧师助理,什么事都有个军官负责——甚至还有护士军官。
在机动步兵中,这些事是军官们的额外勤务。或者,如果它们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个“事”的话,雇用平民完成它们更好、更廉价,不至于让一个战斗单位琐事缠身,士气低落。但是在××世纪的一个世界强国中,情况变得糟糕至极,以至于真正的军官,那些指挥战士的军官,被授予了特殊肩章,用于把他们和成群结队乘骑转椅的轻骑兵区分开来。
随着战争的进行,军官的稀缺变得日益严重。机动步兵的伤亡率一直是所有部队中最高的……机动步兵又从来不会仅仅为了补上空缺而任命某人。从长远来看,每个新诞生的团必须由它自己提供相应的军官员额,而且军官比例的上升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图尔号上的攻击部队需要十三名军官:六个排长,两个连长,两个副连长,还有一个战斗部队指挥官以及起参谋作用的一位副指挥官和一个副官。
但是只有六名……和我。
组织结构表“半营”攻击部队——布莱克斯通上尉(“第一顶帽子”)
军士长C连——“瓦伦的狼獾”D连——“布莱基黑卫士”
中尉瓦伦布莱克斯通上尉(“第二顶帽子”)
第一排——中尉贝恩第一排——中尉希福(住院)
第二排——少尉铃木第二排——少尉科罗申第三排——少尉甘姆第三排——少尉格雷汉姆
我本来应该被安排在希福中尉手下,但就在我报到那天他住院了,因为某种严重的神经痛。这并不意味着我能得到他的排,没人把一个临时三级少尉当作有用的资源。布莱克斯通上尉可以把我派给贝恩中尉,指派一个中士掌管希福的排,甚至可以戴上“第三顶帽子”,自己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