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蛛网上的飞蛾(第3/7页)

“平时新闻里常常报道说中方申请到欧核中心做搭载实验,没想到我们竟然都走到这一步了。我觉得这是个奇迹。”孔青云由衷地说。虽然他的专业是核物理,但对加速器这一块还是有一定了解。直线加速器虽然摆脱了环形加速器辐射导致能量耗散的梦魇,但它面临的技术难题实际上远远多于环形加速器,所以才一直没有成为主流。现在看来,中俄技术人员一定是取得了某些重大的技术突破。

“其实我们之前申请同欧核中心合作搭载系统有两层意思:一是有些高能级的项目我们目前的确还做不了;另一层意思也有军事安全上的考虑,隐藏一下实力。”粟米说。

“扮猪吃老虎?”

“这个说法有意思。不过那是以前的政策吧。”

“什么意思?”

“你没看到我们正在扩建吗?”粟米指了指远处忙碌的技术人员。“这次扩建的工程是国际合作的,美国和几个欧洲国家的人员都参与进来了。”

“我看到了啊,不过我还以为那些高鼻子都是俄国人呢。不是说有军事安全考虑吗?”

“以前是有。但以后……这应该不再是个问题了。”

孔青云一愣,“这是怎么回事?世界大同了?”他咧开嘴笑笑,“这一点我可没看到。”

“并不是只有世界大同了大家才会合作,还有另一种可能的……”粟米幽幽开口,语气显得有些冷。

孔青云怔了下,他想起了飞机上杜原同自己的那番对话,“那就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了,而且是非同寻常的大事件,能够让人类这种本质上极端自私的动物也不得不抱成一团。”

“差不多吧。”似乎早就预料到孔青云会这样想,粟米很平淡地说,“反正地球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无法单独面对,只能放下以前的成见。”

孔青云皱了下眉,“那你回答我,是不是大家团结就能解决问题?我想听真话。”

粟米犹豫了一下,“这个我回答不了。”

孔青云凝视着对方,不知为何他觉得粟米值得信任,“我猜到我能来到这里,或许跟那篇论文有关系。但那是一篇基础物理方面的论文,它甚至更像是个假说,之前我从没想到过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论文里的观点能在现实中得到验证。”

粟米点点头,算是承认孔青云的看法,“的确,当危机来临的时候,科学界才会更关注各种超常规的观点。就像如果不是因为二战,原子弹的诞生至少要晚好些年。”

“那么说,某种危机真的来临了?”

“是的,我们称之为天年危机,具体的情况你很快便会知道。现在知情的国家还不多。不过有一点——”粟米停顿一下,然后说了一句靳豫北当初对韦洁如说过的话,“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那么对我们来说天年不算是什么紧迫的危机;但如果我们决定做点儿什么的话,我们面临的就是一场空前的危机。”

孔青云觉得自己脑子里还有很多问题,但反正粟米已经说了,自己很快会知道答案的,也不急在一时。他现在更关心当初刘思茅提到的另一个问题,“我听说超流体纤维理论预言的事实被观测到了,就是在这里吗?”

粟米郑重地点了点头,“相同的实验结果出现过两次,等到扩建后的系统上马之后,我们应该能得到更明确的结果。”

“能稍稍说详细些吗?”孔青云来了兴致。

“是这样,我们以前加速的基本上都是电子。原因很简单,按照粒子标准模型,电子才是基本粒子,它没有任何内部结构。所以分析高能电子对撞的产物十分方便。而质子则不同,当质子相撞时,其内部的六种夸克、八种胶子以及四种弱力传播粒子都可能参与进来,更不用说每种夸克还有三种色。总之,分析电子对撞就像是分析两个标准乒乓球的对撞,简单明了。而质子对撞则像是……”粟米抬眼向天,似乎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例子,“唔,就像是在街边随机挑选两个垃圾箱,把它们狠狠撞得粉碎,然后通过观察一堆残渣的状态来分析每个箱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孔青云点点头,算是认同了这个类比。

“不过,因为质子的质量是电子的一千八百多倍,所以加速器加速质子的效率明显高出很多。近段时间以来,我们也做了很多质子加速实验。我所说的无法解释的现象就发生在质子实验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