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拂石的谈判(第3/5页)

冷淮的语气不卑不亢,绵里藏针。杜原明白冷淮为何用这种态度说这番话——刚才托罗的问题非常突然,在中方的准备里没有预案,之前的演练漏掉了这点,这是一个失误。在这种涉及重大利益的国家博弈当中,出现失误的概率虽然很小,但一旦出现,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冷淮的回敬稍显过火,但这其实是故意将托罗的正常提问曲解成某种诘难,用以攻为守的方式弥补预案的缺陷。杜原不禁暗暗点头,他总算明白是一群什么样的专家在背后支援着自己。也许中国人在技术上和美国人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凭借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国人在谋略上的软实力绝对不会输给这个星球上的任何国家。一时间,杜原觉得心跳平稳了许多。

托罗打了个哈哈,“我们当然也有这样的规定。我只是说拂石先生的安全关系重大,不希望出现任何纰漏。好吧,我还有个问题,拂石先生手中应该掌握着某种特殊的数学手段吧?”

“‘微连续’是我自己设计的数学工具。处理天年问题时,现有的数学工具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微连续’实际上是……不得已的产物。当时我的情况就像是准备砍树,但手里只有几块铁矿石,于是我只能先造一个炉窑生火炼铁,然后再制造斧头。”杜原打了个比喻,“如果当时我有机会使用贵国那种能够精确模拟核爆炸的巨型计算机,就能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现在,贵国拥有了‘脑域’这样的超级科技,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应该不是那么明显了吧。”

托罗脸上显出不易察觉的尴尬,“拂石先生还是给我们留点儿面子吧。真实的情况想必您是知道的,我们计算出来的值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没有数学算法上的突破,单靠计算机的蛮力效果很差。经过努力,精确度有所提高,但仍然有数百光年的误差。唔,刚才您提到‘微连续’,我们相信那会是一项非凡的数学成果。其实我们都知道数学才是一切的根本,就像我们此刻的通话内容采用了数字加密技术。会谈开始前,专家对我保证说,除非发明全新的算法,否则即使动用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一起工作到宇宙末日也不可能破译。所以——”托罗眼里闪过期待的光芒,“既然‘微连续’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天年’的特征,我们非常希望能够亲自验证它。”

杜原的神色变得有些奇怪,他沉默了一阵,“‘微连续’并不是一个最终完成的数学体系,即使它计算出的值恰好落在了所谓的中心处,我依然不能肯定它就是完备的。毕竟我们都知道,数学定理只有经过完全证明才算成立,现在的‘微连续’尚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我觉得贸然发布它是不妥当的。”

这时一个衣着随意、头发蓬乱的人突然从托罗的旁边进入屏幕,似乎因为急切,他没有做自我介绍,“拂石先生您多虑了,现在恐怕没有太多时间留给我们。”

杜原表情一滞,陷入了沉默当中。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突兀,同时也因为耳机里传来的简短却令人震惊的提示:怀尔斯,英国数学家。杜原尽力掩饰着自己的情绪,死盯着屏幕,好些年没有听到过这个人的消息,他的容貌看上去比当年上新闻时苍老了许多。杜原瞬间就明白了一件事:在这个人面前自己不可能支撑太久。怀尔斯在1994年终结了一场长达三百五十年的超级数学竞赛,一举解决了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想不到现在他竟然在为美国政府工作。

耳机里传来提示:“对方对江哲心用到的数学工具所知有限,但对得出的推论非常认同。他们希望能拿到背后的公式进行验证,但从国家利益出发,我们有必要守住秘密。底牌在我们这里,所以请保持冷静,原方案继续有效。”

杜原镇定了些,提示说得没错,底牌依然在自己手里。不管怀尔斯说什么,自己必须坚持。在这样的谈判中,双方的目标其实是相同的,就是以尽量小的代价从对方那里得到尽量多的利益。诚如冷淮所言,美国人实际上是在同中国进行一场不平等的合作,对他们来说,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美国人做事情要么是因为眼前看得见的好处,要么是因为所谓的“美国长期利益”。像现在这种短期内占不到便宜,而长期内估计也难以掌握主动的谈判,对美国人来说完全就是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