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里的大师(第2/11页)
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从他面前经过的人,用普通话和成都方言交替着乞讨,中间还不时夹杂着几个英文单词:Money, give me money。他伸手去抓路人的雨伞,拽他们黄色的雨衣,揪着名牌大衣的袖口不放,还会抚摸大衣主人露在袖口的皮肤。有些人不堪忍受,掏钱了事。有些人则会直接走掉。这时他就啐他们。有些人还会抓住他大吼,这时他就用自己又尖又黄的牙齿去咬。
然而像今天这样的天气,街上实在见不到几个外国人。已经是十月下旬,他们大多已经返回家乡。深秋过后,便是严酷的寒冬。王军有些不安。他一张又一张地数着手里皱巴巴的纸币,死死地攥着人们丢给他的零钱。相比之下,老外们通常要大方得多,但看见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王军又扫了一眼地面,从地上捡起一块潮湿的水泥碎片。据说活建筑完全不需要水泥钢筋,这让他十分好奇。那些地板和墙壁摸起来是什么感觉?他隐约记起以前泥砖砌成的老家,或许应该和那差不多。他的肚子叫得更厉害了。头顶上方,视频里的广东歌手陆谢燕正在纵情歌唱,抨击着三大错误:官僚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王军试着忽略她尖锐的嗓音,集中注意力在人群中继续寻找。
涌动的人潮中,一张白色的面孔十分扎眼。那是个混迹在中国人里的外国人。但他不像一般做生意的老外那样行色匆匆,也不像普通游客那样总是驻足惊叹。他看起来对这里的一切十分熟络。他穿着一件垂地的黑色大衣,料子非常光滑。红蓝相间的路灯和霓虹灯打在上面,有种令人眩晕的效果。
王军稍稍靠近了些。男人个子很高,有将近两米,戴着一副黑色墨镜,看不清楚表情。王军认出了那镜片:微纤维制成的椭圆形墨黑镜片,可以吸收并增强视野里的光线。所以尽管躲在黑色的镜片后面,男人视野里的周遭却亮如白昼。
王军知道这种镜片不便宜,如果能偷到手,可以跟“三指”卖个好价钱。他看着男人昂首阔步地走在前面,便悄悄地跟了上去。男人转身进到一条巷子,消失不见了。王军连忙追了过去。
站在巷子口,王军探头向里面望去。两旁高大的建筑物挡住了光,巷子里一片漆黑。他嗅到了粪便和动物尸体腐烂的味道,这让他想起了之前的光头和他的虎爪。巷子另一头传来男人稳稳当当的脚步声,显然,他在黑暗里也能看清楚路。王军跟着溜了进去。在黑暗中,他边走边摸索,指间掠过速成混凝土的墙面。没走两步,前面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王军竖起耳朵,脸上渐渐露出笑容。那男人是来和人交易的。是买姑娘吗?还是白粉儿?这些外国人从来都不老实。他一动不动,继续听他们讲话。
起初的耳语逐渐变得激烈,突然传来一声惊叫,谈话戛然而止。有人在抽气,接着是一阵搏斗和挣扎。王军不禁浑身发抖,但依旧站在原地,紧贴着身后的墙。
“开灯吧。”对方突然冒出一句汉语,操的是熟悉的口音。四周一下亮了起来,晃得王军睁不开眼。等他终于适应了光线,看到之前碰到的那个光头正用漆黑的瞳孔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对方慢慢咧开嘴,露出一口残破的黄牙。王军踉跄地后退了两步,想要逃跑。
光头一把抓住他的脖领,却被王军反咬一口。但光头的动作更快,王军被狠狠地摔在了潮湿的水泥地上。两双雨靴在他的眼前晃动。光头身边还有个同伴。王军想要爬起来,但意识到徒劳,最终还是放弃了抵抗。
“挺能打的嘛。”光头按住王军好一会儿,以示警告,才把他从地上拎起来。他用一只手钳住他的脖颈,问道:“你是谁?”
王军抖了一下,呜咽着说:“谁,谁也不是。我只是个乞丐。”
光头把他拉近,看清面孔后笑了。“原来是之前那个穷小子。怎么,又想买我的虎骨了?”
“我什么都不要。”
“你也什么都要不到。”光头身边的同伴发话了。王军听出他讲话带湖南口音。
“小子,你叫什么?”湖南人开口问道。
“王军。”
“哪个字?”
王军耸了耸肩,“我也不知道。”
湖南人笑着摇了摇头,“真是个农村来的臭小子,连名字都不会写。你家种什么的?水稻?白菜?”他又笑了一会,“我猜你是‘军人’的‘军’。小子,你当过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