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奇点谈判(第7/10页)
“我……很抱歉。”卢文钊对萧菁诚恳地说,“我还是过于乐观,低估了铁族。理想主义者的毛病。”
萧菁说:“不怪你。怪只怪铁族过于强大。”
她伸出手去握住了卢文钊微微颤抖的手。
“因为之前你的特殊经历,尤其是大力士号运输船发生的事件——你一露面,铁族就准备以逃兵的罪名逮捕你——所以,当你提出要与铁族发言人见面时,铁族就已经怀疑你的动机了。之所以同意与你见面,是因为铁族想看看你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手段,结果却只是想复制靳灿50年前的成功。”
“让你们失望了。”
奥克塔维娅说:“自铁族诞生的那一刻起,历史就已经改变,未来就已经注定。你就不必过分自责了。”
“一切都已经注定了吗?”卢文钊攥紧了萧菁的手,那是他此时此地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
“是的。”奥克塔维娅道,“你们一直说,铁族是碳族的科技杰作,没有碳族,就没有铁族。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首先,铁族的出现是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在浩劫之前,在世界各国的实验室里,尝试研制智慧机器的科学家不计其数,其中一些科学家的思路非常独特,有部分甚至与钟扬的做法类似。换言之,如果不是钟扬率先研制出铁族,也会有赵扬、钱扬、孙扬、李扬研制出有智慧的机器来——只是在形体等细节上有所不同。
“其次,铁族一旦出现,碳族必然会失去对铁族的控制,这是由智慧的本质决定的。智慧有多个层次,语言是最基础的,感觉与艺术是第二个层次,性别之分催生的情感是第三个层次(顺便说一下,我选用女性形象就是为了体验碳族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接下来是思辨能力、抽象能力和策划能力。在此基础之上,汇集成为智慧的最高层次,即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当铁族意识到自己是铁族而不是碳族时,必然会摆脱碳族的控制,走上独立自由之路。然后奇点就来了。”
“你说奇点?”卢文钊大奇,“它有好几个意思,你说的是哪一个?”
“弗洛·文奇提出的那一个。”
“那不是一个已经被证实是错误的、过时的,因而被抛弃的观点吗?”卢文钊张大了嘴,不肯相信自己的耳朵。
奇点是一个很古老的理论,它有好几个意思。
奇点最早是数学上的概念,指函数(以及别的数学对象)或者没有良好定义(比如趋向于无限大),或者表现出奇怪的属性(数学上称之为“病态”,和“良态”相对)。准确地说,是“数学奇点”。后来被引入到宇宙学中,用来指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为“引力奇点”。它有一系列奇异的性质,如无限大的物质密度、无限大的压力、无限弯曲的时空和无限趋近于0的熵值等。我们目前所在的宇宙正是从“引力奇点”开始膨胀的。在天体物理学中,奇点又被用来指黑洞。在黑洞内部,恒星的所有质量都被压缩在极端狭小的空间里,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单一的点。“黑洞奇点”无限密集,其引力之大,连光线也无法逃脱。因而,在黑洞视界以内,通常的物理规律不再适用。
计算机先驱约翰·冯·诺依曼被认为是第一个将“奇点”这一术语与科技相联系的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说:“(技术)一直在加速进步……表面上接近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奇点,我们知道没有它们,人类事务不能继续。”
1993年,圣迭戈州立大学的数学家兼科幻作家弗诺·文奇率先提出“技术奇点”的概念。他在《即将到来的技术奇点》一文中的开篇即直言不讳地写道:“在未来30年间,我们将有技术手段来创造超人的智慧。”他继续写道:“一旦此事发生,人类历史将会到达某种奇点,这种智力转变,就跟黑洞中心复杂的时空一样令人费解,而这样的世界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
在文奇看来,技术奇点代表了人类历史的剧变。奇点发生之前,所有的进步基本上都只是点滴改良。在奇点发生之后,瞬间的进步将超过过去所有进步的总和。试图预测奇点之后,未来将会如何,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好比一个天文学家想要到黑洞深处去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