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在月球(第2/6页)

他们对眼前的奇迹无动于衷。卢文钊不由得想到一句话:“现在这个时代,不是缺少奇迹,而是缺少发现奇迹的眼睛。”但看看战友们复杂的表情,卢文钊忽然明白了:马上就要真正开战了,不管他们加入碳族军团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如今都面临着要不要向地球同盟军人开枪的选择;即使把对手转化为纳粹、幽灵、恶鬼、僵尸和恐龙,训练的时候能毫不犹豫地开枪,可是实战中呢?那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呀。

“不用担心,”恩诺斯说,“战场会教会你一切。不敢开枪的人,第一次上战场就会被淘汰。第二次上,大家就只会考虑如何快速有效地消灭敌人,不会再在开不开枪这样的小事上纠结了。”

“第一枪很重要。”旁边一位士兵说,“就跟破处一样。”

这话引来哄堂大笑,僵硬的气氛一扫而空。卢文钊也跟着笑了几声,却看见恩诺斯只轻微地笑笑,脸色还是那样凝重。看似胸有成竹的他,其实也是忧心忡忡。他加入碳族军团的目的是为了回到地球,现在地球近在咫尺了,他又该如何回去呢?还有我,我的目的一星半点的进度都没有啊!

这时,植入系统接收到了碳族军团总部的命令:第一个作战目标已经确定,是人类在月球的基地。一个小时后开始行动。

02.

“月球上大多是一些科研机构,没有大型城市,值得攻占的军事目标并不多。”铁线拳在战前的动员会上给大家进行情况说明,“第七中队分配的任务是攻占月球虹湾基地。这是太空军设在月球的军事基地,由太空军第276陆战队负责守卫。下面,我将虹湾基地的立体地图发给大家,立体地图附有详细的火力配置说明。请大家务必看清记牢。”

卢文钊知道虹湾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开采月球土壤中的氦-3。氦-3是氦的同位素,它可以和氘(氢的同位素)发生核聚变,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总储量不超过500千克,无法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在月球表面覆盖着的厚厚的土壤里,氦-3的总储量却超过100万吨。正是对氦-3的大量开采,才使得可控核聚变技术走向实用化,而2047年建设的虹湾基地是最早实现大规模开采氦-3的地方。虹湾基地开采的氦-3一度占了月球氦-3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虽然后来新建了七八处氦-3开采工厂,但虹湾基地专为太空军提供氦-3的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

显然,攻占虹湾基地,其政治意义和舆论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出发的时间到了。大力士号运输船轻轻晃动,脱离立方光年号,向着月球虹湾地区飞去。碳族军团的六个中队分批列队进入对应的着陆器,将动力装甲与座椅绑缚在一起。

铁线拳介绍说:“按照计划,运输船会把着陆器投放到虹湾基地上空,然后着陆器依靠自身携带的火箭,自行降落到虹湾基地大门前平坦的沟谷地带。这是第一次作战,也不用紧张,就当是逼真的训练。作战模式都调好了吧?相信大家不会令铁族失望。最后,祝大家好运。”

说这话的时候,铁线拳站在G号着陆器的中央,手里没有拿任何武器。

坐在密闭的着陆器里,空降到月球表面的那几分钟是最紧张的时刻。有人咬紧牙关,有人小声诅咒,有人默默祈祷。卢文钊坐在恩诺斯旁边,看见他在胸前虔诚地画着十字。想到他是阿米什人的叛徒,而阿米什人更像是一个宗教组织,卢文钊不由得感慨。我自己呢?我向谁祈求帮助呢?靠天靠地,最后还得靠自己。他叹了口气,握紧了电磁枪,旋即把作战模式调整为“史诗模式”。

幸而没有遭遇地面防空火力,F号着陆器非常顺利地降落到虹湾基地的门前。着陆器内的空气已经被抽走,所有陆战队员的动力装甲开启内循环模式。在着陆器降落的同时,闸门已经打开,陆战队员们抱着电磁枪,前赴后继地冲进荒凉的月球。

虹湾基地是附近唯一有生气的地方。陆战队员像羚羊一般跳跃着,冲向虹湾基地。有了动力装甲的帮助,在月球的低重力下,他们的动作并不笨拙与迟缓。

没有遇到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