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 空(第6/7页)

整个银河缓缓转向,终于使得银河盘面垂直于他们的视线。现在,银河展成一个闪烁的巨大漩涡,其中有许多黑暗的曲线与光灿的节点,中心处则是近乎无形的炽焰。

裴洛拉特问道:“这样的景象,必须在距离此地超过五万秒差距的太空中才见得到,电脑怎么有办法显现出来?”但他随即压低了声音说,“请原谅我这么问,我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崔维兹说:“我对这套电脑的了解,比你多不了多少。然而,即使是一台简单的电脑,也具有调整坐标的功能,可以从它真正的位置——也就是电脑在太空中的方位——变换到其他任何方位,再来显示银河的景象。当然,电脑只能利用它观测得到的资料,所以在转换成广角镜头时,显像中就会出现缝隙和模糊之处。不过,现在……”

“怎么样?”

“我们看到一个逼真的显像。我猜这台电脑储存有完整的银河地图,所以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显像,都能做得一样好。”

“完整的银河地图,那是什么意思?”

“银河中每一颗恒星的空间坐标,电脑记忆库里一定都有。”

“每一颗恒星?”裴洛拉特不禁肃然起敬。

“嗯,也许并不是三千亿颗都有。但是,一定包括每个住人行星所属的恒星,也可能每一个属于K型光谱,以及更热的恒星都包括在内,这就代表至少有七百五十亿颗。”

“每一个住人行星所属的恒星?”

“我可不想打包票,也许不是全部。总之,在哈里・谢顿的时代,已经存在二千五百万颗住人行星。听起来虽然很多,其实只是所有恒星的一万二千分之一。而谢顿时代距今已有五个世纪,帝国的崩溃并没有阻碍人类继续殖民,我认为反倒有鼓励作用。银河中还有许多适宜住人的行星,所以如今或许已有三千万颗有人居住。在基地的记录中,有可能漏掉一些新的世界。”

“但是那些老的呢?它们当然应该都在里面,不会有任何例外。”

“我的确这么想,当然我也无法保证。可是,如果有哪个历史悠久的住人行星,在记录中竟然查不出来,我会感到十分惊讶。让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希望我有足够的能力控制电脑。”

崔维兹双手微微用力,手掌便似乎陷得更深,而且被电脑抓得更紧。或许他没有必要那么做,或许他只需要随随便便、轻轻松松地默念:端点星!

他动的正是这个念头,电脑也立即有了反应,在巨大漩涡的极边缘处,出现一颗闪亮的红宝石。

“我们的太阳在那里,”他兴奋地说,“它就是端点星所环绕的恒星。”

“啊。”裴洛拉特发出低沉而颤抖的叹息。

接着,在银河心脏地带的群星丛聚之处,突然迸现一个闪亮的黄色光点。这个光点并非位于正中央,而是较偏向端点星那一侧。

“那一颗,”崔维兹说,“是川陀的太阳。”

又叹了一声之后,裴洛拉特才说:“你确定吗?可是人们总是说,川陀位于银河的中心。”

“就某个角度而言,它的确如此。在所有的可住人行星中,川陀是最接近中心的一颗,远比任何主要的住人星系更为接近。银河系真正的中心,被一个巨大的黑洞占据,它的质量超过百万颗恒星,所以银河中心是个可怕的地方。根据我们现有的资料,那个实际的中心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也许根本就不容许有生命存在。川陀位于银河旋臂的最内环,而且请你相信,你若有机会目睹它的夜空,必定认为它的确位于银河中心,因为它被无比稠密的星丛层层包围。”

“你到过川陀吗,葛兰?”裴洛拉特带着明显的羡慕问道。

“其实也没有,但我观赏过川陀夜空的全息模型。”

然后,崔维兹怀着忧郁的心情,凝视着面前的银河影像。在骡的时代,整个银河都在寻找第二基地,当时曾有多少人绞尽脑汁参研银河地图?后来,记载、讨论、演义这段历史的书籍又有多少?

这都是因为哈里・谢顿一开始就说,第二基地将建立在“银河的另一端”,一个名为“群星的尽头”之处。

银河的另一端!崔维兹闪过这个念头之际,一条细微的蓝线已经出现,以端点星为起点,穿过中心黑洞之后,又一路延伸到对角的尽头。崔维兹差点就跳起来,他并未下令叫电脑画出这条线,却曾经清楚地想到这一点,这对电脑而言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