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光(第3/8页)
“说人话!”
“你们说说,什么样的信息转了能保平安?”我反问大家。
“菩萨心咒!”“佛图!”“佛诞,各种寿辰!”“上师智慧金句!”
“什么样的你会信而且愿意掏钱?”
大家思考了片刻,一个女孩怯怯地说:“开……开过光的……”
“Bingo!”
整间屋子突然陷入寂静,老徐站起来,面无表情地走到我身后,只听见哐当一声,妖风由领口钻进我后背,像倒进了一桶冰块。屋里的雾霾瞬间消散。
“醒了没!”老徐把窗户重新关上。“你再说一遍,别再跟我扯那些有的没的。”
我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找个大师,给这款App开光,让它拍出的每张照片都变护身符,这才是真正的转发保平安。”
所有人把目光从手机屏幕上移开,投向我,我盯着老徐,老徐不说话,看着手机。许久,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朝阳区的700个仁波切不会放过你的。”
那时的我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2
我媳妇儿是个新时代的卢德主义者,她曾经是个重度的电游玩家,后来被家长强迫报了一个戒断夏令营,之后态度便有了180度的戏剧性扭转。
我问过她很多次,那年夏天,在凤凰山上名为“涅槃计划”的营地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她从来不正面回答。
这造就了我俩最大的观念分歧。她认为这一貌似风口浪尖的所谓高科技产业,到头来还是跟那些历史最悠久、最顽固的行当一样,利用大众千疮百孔的心灵,假借进步、提升、拯救之名,行操控、玩弄人心之实。无论你的手放在《圣经》还是iPad上,你都是向着同一个神起誓。
我们只是给了人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想要慰藉、快乐、安全感,他们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希望自己是人群中与众不同的那一个。我们不能剥夺他们的这种需求。我总是这样反驳她。
“别装大尾巴狼了,你们只是在玩游戏,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她说。
“别扯了,都是大活人,有手、有脚、有脑子,谁控制得了谁啊。”
“NPC。”媳妇儿吐出一个词。
“啥玩意儿?”
“Non-Player-Controlled Character,即非玩家控制角色。如果你相信有一个大的后台系统,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相应的游戏进程逻辑,系统会反馈到这些NPC上,他们便会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反应。”
我盯着她的脸,像是从来没有真正认识过她,我甚至怀疑她是不是加入了什么新型的邪教组织。
“你不会真的相信这个吧?”
我去遛狗了,这个点儿路上狗屎还少点。
3
每天寺里的钟敲过五响,我就得起床开始扫地,从新修的藏经阁一路沿着木长廊,扫到石台阶,再从石台阶,扫到寺门口那棵张牙舞爪的千年老槐树。
至于扫地过程中默诵的是《严楞经》《法华经》,还是《金刚经》,得看当天的空气PM2.5数值落在哪个区间,我咽喉肿痛,心无旁骛。
随便哪个香客都能看出,我并非佛门中人,我出现在此处,只不过与其他周末研修班的俗家弟子一样,为了逃避。
就像那些在雍和宫外佛具商店里购买电子佛盒的人们,摆在家里,按动按钮,它便会开始诵读经文,每逢正点或者设定好时间,还会发出跟庙里敲钟一样空旷幽远的“duang”一声,仿佛这样便能消除业障,净化罪孽。我时常想象着在罐头般拥挤的2号线地铁里,所有的电子佛盒同时响起的情景,所谓的“禅”或许便是这一瞬间与现实生活的抽离感。
就像吃素,我怀念北新桥那家老汤卤煮。
我注销了手机号,删除了所有社交网络上的数据,媳妇儿回了老家,我甚至改名为法号“尘无”。我只是希望那些疯狂的人们不会再找到我。
我受够了。
一切都是从那个夜晚,从那个貌似无厘头的疯狂点子开始。
万总结了账,连夜召集产品技术进行开发,老徐布置市场创意和策略,而项目最核心的部分,便义不容辞地交到了我手里。
去找一个愿意为这款App开光的大师。
老徐要求,全程跟拍,做一个病毒视频进行传播。我开始万般推脱,一会儿说家里三辈基督徒,一会儿说媳妇儿在待孕期间,禁止接触生冷食品动物毛发及一切灵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