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行前准备(第6/6页)

“那太好了,”瓦西里急切地说,“请带路……”

与此同时,跟随“节日”的第一批“评论家”已经进入了罗查德星球的轨道。

“节日”曾经是一个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后来移居于自身的电脑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流动的使馆,一个星球之间的文化信息交流网络。它的兴趣主要在于其他上载性文化,不过必要时也可以从权。一千t-年以来,它穿行于有生命的星球之间,从外围向内推进,不论主人情愿与否,它都要一样东西,也只要一样东西:娱乐我们!

“节日”的生长严格受制于信息密度,这些信息要储存入微小的星网航天器中,才能跨越星际鸿沟。和普通的上载性文明不同,“节日”不能靠模拟现实来克服虚拟宇宙中生命所面临的危险,只能如同沙漠植物一样,常年以种子形式存在,偶尔条件适宜时才会蓬勃生长。

就像大多数马戏团搬运车一样,“节日”也有不断增加的搭车者、食客,以及一大群随团商贩和寄居者。星网的冰冻思维核心中可以容纳千百万旅客,但是在站与站之间,他们没有用于思考的空间。真正的思想在旅程中处于休眠状态,简单的下意识监控器控制星网的运行轨道,并管理自主系统。到达有文化的行星后,它们就会建立起解冻所需的基础设施并载入真正的思想。一旦真思与目标文化接触并决定行动,所有剩余容量都会开放给包括“评论家”在内的乘客使用。

在罗查德星球的外围卫星斯普尼克的轨道上,一片钻石泡沫正在生长。有些泡沫内部有奇怪的乳状液在搅动,那是纳米机器催化的化学反应在疯狂进行。其他的泡沫逐渐变成黑色,以接近百分之百的效率吸收阳光。外围星球上的矿场源源不断地向这片泡沫输送矿物。生命在泡沫内部逐渐形成,细胞都由机器制造,而不经过自然的有丝分裂循环和分化过程。这些高效装配器在数千秒内就可以完成自然界千万年的工作:骨架出现了,起初只有花边样的轮廓,接着如同华美的珊瑚逐渐显现,漂浮在作为胎盘的中央泡沫里。纳米装配器将合成酶、DNA、核糖体和其他细胞组件输入将成为活细胞的脂膜囊中,血液、组织、牙齿、器官不断形成。

不久,评论家们的身体开始动弹。

  1. 典出《绿野仙踪》。​​​​

  2. P. T. Barnum,1810-1891,马戏和演出事业大亨。​​​​

  3. 上载性文化,指将思维上载到计算网络之中,脱离肉体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