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飞艇(第5/6页)

“哦,大机器啊!哦,大机器啊!”她喃喃地说,随即摩挲着她的那本大书,她感到宽慰了。

这时,通道的两侧仿佛就要融汇到一起,就像我们在梦中看到两条通路要融汇到一起一样。升降机消失了。刚刚掉落的那本大书滑到左边不见了,那些闪闪发光的瓦片像一条河水似的从旁边湍急冲去。那里有一个不大的开口,接着飞艇从隧道飞了出去,翱翔在热带汪洋水面的上空。

那是夜里,有一会儿功夫,她看到了同那闪着磷光的波浪相邻的撒马特拉海岸,上面散布的那些灯塔依然在放出它们的微光。然后这些也消失不见了,只有那些星星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它们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她头上来来去去摆动着,从一个天窗涌出又进到另一个天窗中去,竟好像是宇宙而不是飞艇在倾斜地疾驰着。正像在万里晴空之夜常见到的那样,星星一会儿好像分成层次,一会儿又像在一个平面上,一会儿是一层一层堆成无限的天宇,一会儿又像是要把无限隐蔽起来。一个屋顶永远限制着人们的视线。不论是哪种情形,都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们是不是非要在黑暗中旅行不可呢?”旅客们气愤地大声叫喊着,于是,那一直毫不在意的服务员给了光,随后拉下了那些柔韧的金属挡板。在制造飞艇的那个时候,想要直接看看各样东西的迫切愿望,在世界上还屡屡未绝。这样,对于文明的和过于考究的人们来说,天窗和窗口的数目便太多了,产生了不舒适感——甚至于在瓦西蒂的房舱里,也有一颗星星从挡板的一条裂缝窥进,在她睡了几个小时不安稳的觉以后,她被一种不习惯的光所扰醒,那就是黎明。

因为飞艇向西疾飞着,地球更加迅速地向东滚着,这既使瓦西蒂和她的旅伴们不得不从太阳后面去追赶太阳。科学能够延长夜晚,不过只能延长一点点,那些想要抵消地球的每日转动的太高的希望,已经同那些可能还要更高的希望一起逝去了。要“跟太阳齐步”或甚至超过它,曾经是在这以前的文明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曾经制造过飞速极高的竞赛飞机,由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所驾驶。他们环绕着地球飞行,在人类热烈欢呼的掌声中向西绕呀绕呀,结果失败了——仍然是地球向东转得快些。一些可怕的意外事件就此发生了,于是,大机器委员会在这个时候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宣布这种追求是不合法的,不合理的,并给以无家可归的处分。

关于无家可归的事,以后还要细说。

毫无疑问,这个委员会是正确无误的。不过要“击败太阳”这个企图却引起了那最后共同的兴趣,那就是我们这个种族对于那些天体或任何事物的感受。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由于想到在世界之外有一种力量而被紧密结合在一起。太阳战胜了,不过,这却是他的精神统治的结束。黎明、中午、黄昏和黄道,既接触不到人们的生命,也接触不到他们的内心,而科学引退到了地下,集中在她确实能够解决的那些问题上。

这样,当瓦西蒂发觉她的房舱被指头大的一片玫瑰色亮光侵入的时候,便感到烦恼了,想要调节一下挡板。但这块挡板整个飞上去了,于是,她从天窗看到朵朵粉红色的彩云浮动在碧空的背景上,随着太阳逐渐爬高,它的灿烂光辉直接射了进来,照得满墙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它随着飞艇的颠簸起伏着,就像波涛汹涌起伏一样,但它始终如一向前射来,就像一股潮水向前涌着那样。要不是她细心的话,这光会射在她的脸上。一阵恐怖使她周身发颤,于是她打铃叫服务员,那个服务员也吓慌了,不过她却无能为力,修理挡板不是她的职务。她只能建议这位夫人换一换房舱,她也准备这样击败。

全世界的人几乎完全一模一样,可是飞艇上的这个服务员,说不定由于她的职务的原故,变得与众略有不同。她必须常常用直接的语言向旅客们讲话,这就使得她带着一种相当粗鲁和独特的仪态。当瓦西蒂叫喊着绕开太阳光线的时候,那服务员表现得有点野蛮——她竟伸出手来要使她镇定下来。

“你怎么敢!”这位旅客惊叫说,“你忘记你自己是什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