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五)(第4/6页)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果任凭最多可能数以百万的流民涌入巴斯城,结果只能是把城内有限的储备物资给迅速吃垮,然后大家一起完蛋……所以,巴斯市民很快就收起了自己的怜悯心,除了巴斯城的本地人之外,连其它郡市的英国公民都不肯接纳,拒之门外,更不用说来自殖民地的军队和来自外国的侨民了。

当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英国绅士们的风度也变得荡然无存,一个个的心都变得比花岗岩还硬了。

而原本待在战俘营里的海因里希中校和他身边的两百多名纳粹德国战俘,自然也在巴斯城方面拒绝接纳的黑名单之列——鉴于此,海因里希中校就按照军人的思维,决定拿拳头说话,用炮弹打进巴斯城里去!

此时此刻,数十名前纳粹德国陆军的炮兵,就在旁边忙忙碌碌地操作和调试着三门历经千辛万苦才拖过来M59“长汤姆”榴弹炮——靠着这三尊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最大射程二十二公里的陆战大杀器,还有一大票临时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充当炮灰肉盾,海因里希中校对“打进巴斯,过个肥年”的光明前景很有信心。

——当英格兰的文明之光逐渐被苏联核弹硬生生摁熄,迅速陷入饥饿和动荡的黑暗时代之际。不仅那些驻扎在英国的同盟国和殖民地军队,变成了没人管的孩子,不得不想尽办法自谋生路。还有那些被关在英国本土战俘营里的前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战俘,也都对各自的前途命运感到了茫然无措。

海因里希中校原本待在布里斯托尔附近的一座战俘营里,在布里斯托尔市区遭遇核爆的时候,战俘营的看守们也集体开了小差,仓皇逃窜,临走前卷走了战俘营里的最后一点食物,但却遗落了不少弹药和枪械。

于是,作为战俘营里军衔最高的军官,海因里希中校成功地让绝大部分战俘服从了他的指挥,然后拿着战俘营看守们遗留的枪械弹药,还有一些自制的简陋匕首和长矛,冲出战俘营去搜集食物和燃料。

接下来,在公路上洗劫和杀戮了几个逃难队伍之后,这群前德国战俘幸运地发现了一座被管理员遗弃的军火库,找到了足够装备一个团的枪械弹药和帐篷服被,甚至还有两门重炮,但却没能搜集到太多的食品。

因此,为了能够在英格兰这片充满了敌意的残破土地上,搜集到足够的过冬给养,带着部下熬过这个艰难的冬天,海因里希中校设法联系了附近的好几个武装集团,约定在平安夜对巴斯城发起总攻。

人数不多但火力强大的德国战俘,主要负责炮击和摧毁街垒,而那些黑人和拉美人负责正面进攻。

由于战俘营里的德国炮兵对这些美国产的“长汤姆”榴弹炮不太熟悉,所以花费了比预想中更多的时间,才完成了炮击的准备工作……不过,如果仅仅只是这么几十分钟的耽搁,应该误不了什么大事。

海因里希中校如此想着,同时举起右手,朝着远方的城市重重地往下一劈:“……开炮!”

……

轰隆!轰隆!轰隆!

熊熊燃烧的冲天烈焰,把幽暗的夜空染上了一抹艳丽的绯红。

一枚又一枚炮弹划破空气,裹挟着撕心裂肺的呼啸声,掉落进巴斯城内,腾起一团团明亮的火球。

在一声声沉闷的尖啸之中,逃出战俘营的德国人,用美国生产的重炮,把地狱砸到了英国人的头上,送给了他们一个血色的圣诞节——虽然其中颇有不少未爆炸的臭弹,还有一些炮弹打偏了掉进河里,但还是给巴斯城的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阴影,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活着看到明天的日出。

只见巴斯城内一幢幢精致典雅、美轮美奂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在一百五十五毫米口径榴弹的轰击之中相继崩坏,坍塌成了一堆燃烧的瓦砾。楼房里的市民有的被气浪抛飞出来,在街道上摔得血肉模糊,有的则是在自己的家里被活活烧成了焦炭。一簇簇跳跃的火焰从屋顶上不住地冲起,把四周照耀得彤红彤红,同时一阵阵的浓烟发狂似地四处飘荡着,就好像是在波涛汹涌的怒海上飘荡着无数将沉没的船帆。

然后,呼啸着的狂风又进一步落井下石,让呛鼻的尘埃和烟雾弥漫到了街区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