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一样的二战(下)(第5/9页)
想到这里,霍普金斯忍不住瞟了眼沙发旁边丢着的一本《美国队长》漫画:在这本脍炙人口的流行漫画里,希特勒固然是大魔头的形象,但戈培尔、戈林这些家伙,难道就不是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妖魔了?
“……一堆荒唐到了极点的主意!丘吉尔真是疯了!我们可不能跟着他发疯!”
即使是三人之中思想最反共的杜鲁门总统,也否决了丘吉尔“扶植纳粹”的疯狂主意,顺带着把其它的点子也都给否决了。不过还没等赫尔国务卿和霍普金斯两人稍微松一口气,就又听到杜鲁门话锋一转,“……但是,遏制苏联势力的膨胀和帮助我们的英国盟友,如今也已经刻不容缓!有什么好的对策吗?”
……
如何遏制拥有核武器的苏联?如何帮助风雨飘摇的大英帝国?
这两个问题,实在是让自诩为聪明人的霍普金斯感到头疼,尤其是在不能直接对苏开战的情况下。
确实,如今的欧洲战略局势对于美国来说真是太恶劣了,大半个欧洲最精华的部分已经被苏联快刀切牛油地切了下来,一口气吞光了最肥美的战争红利。只给美英联军留下了南意大利这么一块食之无味的鸡肋,还有希腊南部的几个海岛,法国虽然还处在内战之中,但在苏联装甲集群进入巴黎之后,胜负早已成定局。
可是,纵然对苏联势力的急速扩张再怎么不满意,白宫的官僚和华尔街的财阀们也没有什么牌可打。
跟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不同,这个世界的苏联在二战中要彪悍得多,身家也丰厚得多。除了少量纯属象征性的“友情捐赠”之外,约瑟夫大叔(指斯大林)并不需要依靠美国的援助物资来打仗。在战争期间,美苏之间确实还保持着贸易联系,但数量和规模根本微不足道,白宫不可能用美援物资这个筹码来拿捏俄国毛熊。
至于援助欧洲各国反苏力量的事情,近几个月来白宫其实一直都在做,可惜成果寥寥。目前整个欧洲都在苏联钢铁洪流的震撼下胆颤腿软,而在荷兰外海冉冉升起的蘑菇云,更是让所有人为之瑟瑟发抖。
事实上,按照霍普金斯的想法,在已经得知苏联拥有原子弹的情况下,丘吉尔还要坚持武装反苏,根本就是坐在炸药包上玩火!跟美国不同,英国本土和苏联红军之间,可没有浩瀚的大西洋作为天堑阻隔,狭窄的英吉利海峡根本不顶用。万一约瑟夫大叔哪天心情不顺,多喝了几口伏特加,然后一拍脑门,下令直接丢一堆核弹到英国……乌拉!一切麻烦都解决啦!再也没有什么大英帝国了!
——就在前不久,霍普金斯刚刚阅读了关于美国医疗队从英国海军基地斯卡帕湾发来的报告,描述了因为原子弹爆炸而染上辐射病的惨状:专家表示这种疾病根本没有特效药,即使是合众国最优秀的医生,也只能看着皇家海军的官兵们一点点地皮肤溃烂、内脏腐朽,最后带着浑身的腐臭和脓水,极度凄惨地死去。
跟拥有这种核子武器的对手正面为敌,真不知应该算是勇敢还是疯狂,尤其是当英国佬自己手里却没有原子弹的时候——反正不管怎么样,美利坚合众国是绝对不会把刚刚研发出来的核弹交给他们的。
说真的,霍普金斯实在是很难理解,印象中贫穷落后的俄国人,究竟是怎么把原子弹这么高技术的东西鼓捣出来的——确实,制造原子弹的基本原理并不是什么秘密,在战前的公开刊物上就可以找到。
不过,制造原子弹的关键性技术障碍,从来不在于原子弹本身的设计制造,而在于如何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浓缩铀,只要能够搞到那么多武器级的铀和钚,哪怕是一个普通电气工程师也能做出核弹来。
但问题是,以二战时代的技术条件,想要积攒那么多的核原料,可是难比登天的事——美国搞的“曼哈顿工程”,历时三年,雇佣工人二十万,总计花费二十亿美元(当时的美元可比日后的绿票子值钱得多,一把冲锋枪的成本才十美元,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政府全部积蓄也不过九亿美元),不惜拿国库白银当缠绕电线制造巨型电磁铁,最后才造出了区区三枚核弹……其中一枚在七月份已经用于试爆,现在只剩了两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