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不一样的二战(中)(第5/7页)

新西兰和加拿大,在名义上还算是不列颠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早就已经成了美国人的势力范围。南非殖民地的一班逆贼更是勾结布尔人,对伦敦的指令阳奉阴违,根本不肯为大英帝国出人出力,而极度肾虚的大英帝国却对他们无可奈何,只能看着南非当局做起了称霸黑非洲的美梦。

甚至就连大英帝国皇冠上最闪耀的宝石,印度次大陆殖民地,如今也是遍地战乱四起。在日本人的诱惑和资助之下,国大党激进派和各地土邦君主都相继竖起了反旗,甚至就连阿富汗和尼泊尔这样的破落户,都对富饶的印度伸出了贪婪的黑手。英军目前在印度还能控制的地盘,已经只剩下了从德里到孟买的一小块狭长区域,而且孟买的港口还不时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和封锁,随时有可能灰飞烟灭。

只有在黑非洲那几块飘着米字旗的殖民地,目前暂时还算安稳,可惜那些黑叔叔普遍穷得很,刮不出多少油水,对不列颠帝国的战争大业很难提供多少支持,而政府也拿不出多少货船去装运他们出产的香蕉……

——多少个世纪建立的殖民帝国,正在迅速土崩瓦解,多少年搜刮积攒的巨额财富,也被战争消耗殆尽。面对如此一副大厦将倾的局势,每个大英帝国的臣民自然都是万分心痛,并且对无能的首相怨气滔天……但丘吉尔依然觉得这一切烂摊子并非自己的错:不信换个人上来试试?绝对比自己干的还要糟糕许多!

而更让丘吉尔警惕的,则是这种反对他的言论,居然已经突破了战时的严厉新闻管制,开始在市面上公开流行——虽然帝国的法律赋予了他空前绝后的巨大权力,但不管怎么样的法律,也是要靠人来执行的。如果每个人都采取了漠视和不合作的态度,再严厉的法律法规也只会成为一纸空文。

很显然,在如今的英国政界内部,已经有着这样的不妙迹象了。

而丘吉尔同样很清楚,国王陛下对最近一系列失败的不满,也已经快要达到了某种极限。

但是,尽管已经快要被民众唾弃的口水淹没,丘吉尔还是决心要硬着头皮继续履行职责,努力维持摇摇欲坠的帝国霸业……当然,同样也坚决不放弃已经在手里掌握了五年多的巨大权柄……

……

在稍事喘息之后,丘吉尔首相便打起精神,打电话吩咐女秘书,喊来了他的参谋长和最信任的军事顾问,黑斯廷斯·伊斯梅将军,开始讨论起了最新的欧洲战场时局,还有苏联人的核子武器。

“……大舰队在承受了核爆之后剩余的战舰,还有少数几艘运载增援陆军的幸存商船,目前都已经成功返回了斯卡帕湾锚地。但是根据专家登船之后的现场检查,除了少数几艘当时远离爆心的驱逐舰之外,剩余几乎所有的幸存船只,都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放射性污染,至少需要进行三个月以上的洗消作业,才有可能重新恢复现役。其中一些污染严重的船只,已经被判定只能废弃,甚至无法拆解回炉……而且,各船舰的乘员,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出现了大规模的辐射病症状,其病理表现跟美国方面紧急发来的绝密资料基本吻合。我们的医疗系统正在全力救治这些不幸的小伙子,但治愈率实在无法保证……”

“……这可真是一场噩梦。不是吗?我们都没有掌握的超级武器,却落到了邪恶的布尔什维克手上!”

丘吉尔嘴里叼着雪茄,喷出一个烟圈,“……看来皇家海军是暂时没法指望了。那么地面战场呢?除了第二次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顺利进行之外,在法国前线还有什么好消息传来吗?”

“……恐怕都是坏消息,阁下。首先,苏联元帅朱可夫今天在巴黎举办了入城式,向全世界炫耀他的胜利。然后,两个小时之前的最新情报,奥尔良刚刚被苏军攻陷了,通往法国南部的大门已经被打开。接下来,里昂的法国工人在今天早上发起暴动,驱逐了当地的警察和军队,基本控制了城市。”

伊斯梅将军答道,“……土伦军港的法国水兵发生了暴动,正在跟镇压的军警展开激战,贝当元帅已经快要控制不住他的士兵了。赖伐尔总理则将政府迁移到了靠近西班牙边境的图卢兹,随时准备翻过比利牛斯山脉,出境流亡。原本政府驻扎的维希城,在今天也发生了哗变和骚乱,目前具体情况还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