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活死人黎明(下)(第4/6页)

而与此同时,镇上残存的人类非但没有团结一致,共度危机,反而陷入了彼此的厮杀和抢掠之中。

——自古以来,灾祸与骚乱都是同时发生的。当大型灾祸出现后,随之而来的地方秩序失控,肯定会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别说是在十八世纪末的英格兰了,就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美国,这样顶级的世界强国,在遭遇大灾之时,各种借机抢劫、杀人、犯法的畜生也是数之不尽。

如果是在那些更加扑街的国家,情况就更糟糕了。任何严重的灾难,都会给一些不安分的人提供起事的借口——趁着灾祸的打击,裹挟大批百姓作乱,可是古今中外聚众造反的不二途径。

而随着这场超越人类想象力极限的丧尸末日,毫无征兆地突然爆发,上百年未经战火考验的梅里屯镇,立刻陷入了秩序崩溃之中。当一部分人高呼着“魔鬼降临”、“世界末日来了”,蜷缩在地窖里失魂落魄之余,另一些恶棍和流浪汉则看到了趁火打劫,瞬间暴富的希望……就算要逃亡,也得抢点东西傍身不是?

至于刚刚进驻梅里屯镇的民兵团,在这样一片丧尸横行和暴徒蜂起的混乱局面之中,也没能进行什么有组织的抵抗,反而很快炸营溃散,也跟着落井下石,加入了趁火打劫的暴徒行列,让乱局雪上加霜。

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西方军队,是权贵和贱民组成的军队。军官都是贵族和绅士,士兵都是社会渣滓,要么是被强行抓来,要么是走投无路才来当兵,两者之间的士官是老兵油子。军队的纪律全靠鞭子和行刑队,军队的士气主要靠抢劫和发双份烧酒来维持,而不是什么荣誉感和升迁的希望——通常来说,士兵是不可能升到军官的。这个时代的欧洲战争,就是贵族老爷们悍然发动,穷人贱民挨鞭子送死的血腥游戏。

像这样阶层分明固化,官兵矛盾激烈的部队,论组织程度恐怕连民国时代的军阀兵马都略有不如,放到现代世界绝对是一触即溃。放在那个年代,也只能适用大规模“排队枪毙”的呆板战术。因为,在看上去傻乎乎的排枪对射之中,精神麻木和机械性动作可能比积极性和勇气更重要。

或者说,这种贵族独占军政大权的社会结构,决定了欧洲各国的会战只能以“排队枪毙”的方式展开。贵族统领的贱民军很适应大编队排枪对射,但只要拆散成小编队进行游击,就会立刻丧失绝大多数战斗力。因为小规模战斗需要积极性和复杂的配合,不是在开阔战场上机械地装弹射击那么简单。鞭子可以让人麻木,却不能让士兵有积极性去应付复杂的战场环境,在没有督战队和军官注视的情况下去搏杀。

一旦军队被打散失去指挥,让军官和士兵们彼此离开视线,普通士兵立刻会大批逃亡,老兵油子则会钻进房子抢劫,所谓“用兵以能聚散为上”,偏偏这个时代的欧洲军队是只能聚而不能散的。

更要命的是,在当时欧洲列国的陆军之中,英国陆军的组织度和凝聚力又是一向垫底,基本上是类似于军界笑料的存在。而刚刚调动到梅里屯镇上的这个民兵团,又是英国陆军之中的三流杂牌军,装备和训练暂且不提,整个团从军官到士兵都从来没打过一次仗,属于扑街货之中的扑街货……

再加上他们都是外地人,在面对镇民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顾虑。

结果,还没等那些去跳舞的军官们闻讯赶回,原本在镇外空地上安营扎寨的民兵团,就先是被一只舔食者闯进营地大杀四方,随即更是全军炸了锅,乱哄哄地拿着枪械军刀就自谋出路。

一片混乱之中,溃兵们用枪托砸开房门,用子弹驱赶着那些试图守护财产的屋主,毫不在意脚边还有痛哭流涕的孩童和妇女。他们用黑洞洞的枪口指着穿连衣裙的美丽姑娘,他们用刺刀对付拄着拐棍的老人。不要和他们讲什么怜悯还有同情,当他们决心作乱的时候,就已经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他们现在只知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对于他们来说,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就如同喝水或者睡觉一样家常便饭。

但另一方面,面对择人欲噬的舔食者或者成群涌来的丧尸,他们的胆量又如同烈日下的冰雪般迅速消融。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往往连刚刚抢到的财物都弃之不顾,纷纷惨叫着狼狈奔逃……却不知自己身上的许多细小伤口,已经沾染上了致命的丧尸病毒,在几小时到几天之内,就会成为行尸走肉之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