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什么才是真正的黑暗料理?(第4/5页)
除了牛奶之外,当时的汞盐也被普遍用作糖的添加剂,除了利用其无色而防腐的特性外,还利用了其高甜度的特性:只要添加了一点点的汞盐,就可以让不太甜的劣质糖变成非常甜的优质糖……然而,这么做肯定是有风险的,因为加入的其实是汞盐废渣,所以谁也保证不了里面有些什么成分。比如有一次,某家厂商出售的添加了某矿山汞盐废渣的糖果,毒死了好多小孩子,引发了轩然大波。不过这其实不是汞盐的问题,而是因为生产汞盐的朱砂矿石里含砷量太高,使用那里的废渣就等于是往糖里放砒霜!作为补救措施,糖果厂商停止使用了那处矿山出产的汞盐废渣,改用其它地方的汞盐添加进糖果里给孩子们吃……
综上所述,在那个年代的英国社会上,附庸风雅去喝茶,固然是等同于服用金丹的作死方式,换成喝咖啡也同样不安全。哪怕你不往咖啡里加糖加奶,只喝纯粹的苦咖啡,也难保咖啡豆有没有被喷过铜绿……
然后,作为牛奶的另一种副产品,黄油的变质问题也让黑心资本家们颇为苦恼,在罗马帝国时代,保存黄油的主意策略是加盐,加大量的盐,但效果往往依然不佳。到了近代,大英帝国的资本家们终于发现,黄油腐败变质的最初表现就是酸化,嗯嗯,要抑制酸化嘛,只要加入烧碱,即氢氧化钠中和一下就行了!
但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氢氧化钠在那个年代可是最为昂贵的化学品之一,因为制取烧碱要用纯碱作为原材料,而当时的纯碱主要采自天然盐湖,成本很高,起码得卖到一磅纯碱一磅银的价钱。所以,精打细算的资本家们才不会直接将昂贵的烧碱掺在黄油中呢,他们只是用制碱厂排放的废水浸泡黄油而已——如此一来,黄油中含有的油脂会在烧碱的作用下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纳,防止其腐败变质……从这一点上可以得出结论,当时的英国人其实是在天天吃肥皂,或者说,在大英帝国暗黑食品加工业资本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每天享受着从内到外的清洁护理……
说完了令人恶心呕吐的乳制品,接下来就是同样富含工业毒素的面粉和大米——罗马时代保存面粉的办法是用硫磺熏蒸,可以防霉防虫并且增白,但问题是效果不持久,而且会留下难闻的硫磺味。而大英帝国的资本家们自然要在前人基础上有所提高,经过几代人的潜心钻研,终于发掘出了吊白块,即甲醛合次硫酸氢钠这一新型食品添加剂。它除了防霉防虫和增白等基本功效之外,还有异味很小,短时间内吃不死人等诸多优点,实在是大英帝国暗黑食品产业处理大米和面粉的不二之选,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现在还在年年严打那些学习英国前辈经验,继续往面粉里掺吊白块的不法奸商……
然后是咸肉、咸鱼和香肠,这个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富含亚硝酸盐,它除了防腐外,最大的功效就是让肉质变红,即使在现代中国也不能免俗。但问题是,当时英国人往咸肉里加亚硝酸盐加得实在是太过于丧心病狂,比如皇军海军供应的咸肉就号称“盐骨头”,好处是可以保存大半个世纪,坏处是不但很咸,而且硬得像骨头一样,让厨师们不得不用斧子和锯子来对付它,天晓得里面究竟加了多少亚硝酸盐?
即使不考虑亚硝酸盐,这些腌制食品的制作环境本身,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原材料仓库里普遍垃圾乱丢,污水横流。坏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以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甚至有些肉就乱丢在地板上,和垃圾、锯末混在一起,任凭工人在上面践踏、吐痰,留下成亿的肺结核细菌。发霉的火腿被切碎后填入香肠;工人们在肉腚上走来走去并随地吐痰;毒死的老鼠被掺进绞肉机……所以人们吃到的许多香肠“原料”丰富,不仅混杂了老鼠,连老鼠药也一并掺入进去了……
腌制的鱼肉固然让人吃得提心吊胆,那么肉铺里的鲜肉就能让人放心吗?答案也是未必——即使是鲜肉,同样也有尽量延缓腐败的需要,而当时又没有冰箱,想要保存鲜肉只能使用化学方法,就是用印染厂排出的含氨废水浸泡一下。不过,这样处理后的鲜肉会有一种浓重的氨水味,还得用机械厂排出的酸洗废水来进行中和,可是酸洗废水多半含有大量的铜、铁等金属而呈现灰黑色,所以最后需要用大量的清水来漂洗被染黑了的肉……这样三道工序过后,“鲜肉”就可以运往伦敦各大肉铺里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