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平髡之策(下)(第3/4页)
“……唉,我大明火炮之利,本官早有耳闻,然火炮图样亦为朝廷机密。城中铁器匠人虽多,却无一人知晓其机理。且铸炮颇费时日,如今已是缓不济急。不知先生有何见教?”刘知府一脸苦闷地答道。
“……说来也巧,学生近日读书,在书中偶见一件妙物,或许正能用于当下战局……”
只见高玄面露微笑,故作潇洒地“啪嗒”一声打开折扇,轻轻摇了几下,也不顾眼下乃是滴水成冰的大冷天,“……此物名曰木炮,乃是取整根巨木掏空而成,外固以铁钉铁带,其声威虽不如红衣大炮,亦不能久,但所费甚少,效果拔群,堪称是价廉物美的救时之物,大人如有兴趣的话,不妨一试……”
听了高玄的一番介绍和吹嘘,刘梦谦知府顿时大喜过望,仿佛三伏天里喝了冰水一般爽快,立刻就决定按照高玄给出的法子打造大量木炮,对杭州城外的髡贼来个绝地反击,让他们看看我大明火器的厉害!
紧接着,随着知府大人的一声令下,杭州城中的大树全都倒了霉,那些成了材的垂柳、榆木、松树,几乎是一棵不剩的都被人连根剁了。由于城内大树不够的缘故,甚至还拆了几座庙观的柱子和房梁。
不过,应地制宜、造木炮御敌的主意虽好,工匠打造木炮的速度也确实比铸造铜炮要快得多。可一起从头做起的话,毕竟也需要一些时间……为了争取到造炮的时间,防止髡贼在木炮完工之前就大举攻城,知府大人又想起了之前在“平髡大会”上听到的一个奇妙点子,立刻纷纷左右如法炮制。
于是,当王秋带着一彪兵马出现在杭州城下的时候,就目瞪口呆地看到了城头上的一长溜神主牌位……
……
从地势上说,杭州既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又是一座易攻难守的城市。
说杭州易守难攻,是因为杭州依山傍水,地势极佳,其城南有凤凰山、玉皇山为屏,城西有西湖为障,东南面是滔滔的钱塘江。在这三个方向上,因为地形的限制,攻城兵力根本施展不开,纵有千军万马也是枉然——在西湖和杭州的西城墙之间,最宽处只有百步,最窄就只有三十余步。巢车、冲车之类大型的攻城器具根本运不上去。而在候潮门和望江门一带,杭州的东城墙也是紧贴着钱塘江而建,城墙和江岸之间只隔了几百米距离,墙外除了一条官道就是大片的芦苇荡和泥潭,同样没有空间来安置攻城的大军。
总之,对于从南边或西边打过来的敌人而言,杭州确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说杭州易攻难守,是由于作为杭嘉湖平原的一部分,杭州城的北面却是一马平川,根本无险可守——偏偏自古以来攻打杭州的敌人,似乎都是以从北面过来的居多:清灭南明,蒙古灭南宋,皆是如此……
然而,摆在王秋面前的难题是,不管从哪个方向攻城,他手头的兵力都是远远不够的。
同盟军投入本次杭州攻略的全部兵力,一共只有七千人。其中四千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已经被孙阳少将带着溯江而上,配合浅水重炮舰队夹攻富阳县城去了。而剩下的三千人里面,至少要留下一千人驻守凤凰山庄这个大本营。再扣掉这段时间的战损和伤病员,真正能让他拉出去遛的兵力才只有一千多人。
——在停泊在钱塘江上的战舰里,倒是还有几千水手,但王秋没有得到授权,是指挥不动他们的。
再说,这里是中国而不是苏俄,从来没有让水兵打城市攻坚战的传统。
——由于兵力实在太少,无论在杭州城外的哪个方向都摆得开,倒是不必再为如何选择战场而烦恼了。
当然,凭着超越时代的火力,即使只有一千多人,甚至是只有王秋一个人,想要摧毁杭州城墙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王秋穿上哆啦A梦的【超人套装】,一拳砸过去即可。
但问题是,打破城墙是一回事,弹压全城和赢得巷战又是另一回事。人生地不熟的区区一千多兵马,根本无法遏制城破之后的混乱——他可不想最后只获得一片烧光的瓦砾废墟和几十万具焦黑的尸体……
所以,王秋在心中默默地盘算了良久,终究还是放弃了独自攻克杭州的殊荣——以他的特殊身份,根本不需要这样的功勋来增光添彩……而是只打算带着这一千多兵马搞个武装大游行,到杭州城下耀武扬威一番,随便放几下枪炮过过瘾,顺便吓唬一下城里人就算了事。